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吴少伟
[导读]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定律之一,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从“质”的角度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基础上,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即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达成共识:所有的化学反应,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并进而概括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的科学规律,从微观角度完整地理解化

吴少伟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初中部化学组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定律之一,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从“质”的角度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基础上,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即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达成共识:所有的化学反应,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并进而概括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的科学规律,从微观角度完整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学习和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并能自觉运用这一规律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以及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创设情景;启发诱导;探索新知;拓展训练;学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89-01

        在“质量守恒定律”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受到了崭新的启发,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上,我将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目标的突破口,整个过程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特别是教师的有效启发引导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内涵,也使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活动落到了实处,还让学生从中体会和享受学习的快乐。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具体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了改变,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会不会发生改变?
        (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启发诱导
        [猜想与假设]:
        化学反应前与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可能有:变大、变小、不变三种情况。
        (诱发进一步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探索新知
        (一)[实验探究] :
        1、确定探究内容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实验一: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探究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第二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分成四个小组(1、2组做实验一,3、4组做实验二),向学生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相互交流后,各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情况,包括描述实验现象,对两次称量结果进行比较。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结果的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资源共享的品质,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4、在学生探究实验的在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目的是为了让知识系统化)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二)[演示实验]
        1、敞口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讲解并写出其原理)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讲解并写出其原理)
        (演示这两个实验,出现“等”与“不等”两种结果,引发学生讨论。)
        (三)[学生分组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如果把“参加” 、“生成”的各物质全部收集起来称量,还会“不等”吗?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中 “参加”、“生成”、“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等几个关键词语的理解。)
        (四)[展示]
        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
        (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达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从而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形象。)
        (五)[归纳]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三不变”(微观)---①原子的种类、②原子的数目、③原子的质量。
        “二不变”(宏观)---①元素的种类、②物质的总质量。
        (深刻认识到:质量守恒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个不变”。)
        四、拓展训练
        1、50g水和5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1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2、将3g碳和8g氧气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     g二氧化碳。
        3、化学反应A+B → C,现有 10 g 的A和5 g的B反应,反应结束时还剩余 3 g的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_____g。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CO2→淀粉+O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反馈练习巩固知识,拓展思维,使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得以强化。)
        五、学习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体验成功,总结自己的收获。)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启发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归纳.王进军.《初中生学习指导》.2019年.
[2]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韩静.《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