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微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曾英
[导读]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数学教师应该将生活化的学习引入到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初中教学阶段,从基础知识学习到学习能力培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十分关键,教师要有效倡导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数学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英   四川双流棠湖中学  四川  双流  610200
【摘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数学教师应该将生活化的学习引入到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初中教学阶段,从基础知识学习到学习能力培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十分关键,教师要有效倡导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数学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88-01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变被动的接受者与参与者,教师应该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数学价值,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单纯依靠头脑的想象是完全不够的,很多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教学实际效果不好。生活元素的融入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更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逐渐提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一家旅店,每日租金为60元,此时每天可以全部租出,若是每间提升3元,就会减少10间,若是每间降价3元,可以多租出去20间。店家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让学生去思考,噗分析,逐渐拓展学生知识面。这种利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创新生活化教学
        数学是生活的产物,是实际生活的缩影。生活化的数学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是数学价值的重要展现?数学全面的生活化,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善于交流与交际。因此在实际生活化的过程中,要创设轻松,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探索数学的海洋。每个学生都有生活化的意识,这种意识是学生自由的反应,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逐渐发现起来的逻辑思维,逐渐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有这样一个几何生活实例,小红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师,目前正在设计一个圆柱塔,圆柱塔为圆形拱顶,小红的父亲在看到设计图之后进行研究,发现拱的顶端是直径为10米的半圆形,圆柱形状的塔是一个高10米的圆柱,圆柱有四个长方形的门,宽1米,高4米。教师让大家算一下一个圆顶圆柱形的面积,依据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分析与研究。很多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思路,教师作为启蒙者与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去观察生活,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这样形状的东西存在,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接触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关键,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与例子,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将学生思维与学习问题连接起来,问题情境,大部分是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进行,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等找到对应的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背后的逻辑进行思考与分析。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部分知识得时候,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解决都围绕着“销售与利润”问题进行开展,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出学生这样一个情境,由于近期天气变化,本市对蔬菜价格进行了调查,发现蔬菜销售量与单位之间的价格大致呈现以下的关系,假设销售量为w,单价为x,那么w=x+80。已知蔬菜的进价为0.8元/千克,那么有以下问题待解决:
        (1)假设利润为y,求y与x之间的关系。
        (2)销售单价为多少的时候可以收获最大利润。这样的单价会被接受么。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疑问,w,x,y之间得关系如何进行转化呢,于是带着问题进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利润=(售价—进价)×销量这个公式进行换算,写出相关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挖掘生活素材
        挖掘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素材,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办法,整体化的生活情境,有利于学生在整体上快速的把握知识,但是并不适用每一章节的知识,其实可以利用的生活情境是十分有限的,这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因此,在教学中,问题探究中,可以加入一些生活因素,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快速的转化思维,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探究性。让教学环境变得更加灵活,例如在学习基础的图形计算公式的时候,可以给出学生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模具工厂,有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形,有一个长18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模具,现在采购商要求,要有一个面积为两个图形面积之和的正方形模具,教师要将问题转变为“现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一个长为18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要做一个新的正方形,面积为两个图形面积的和,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这个描述过于容易与简单,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没有探究的意识。虽然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实例对照,但加入生活元素后的数学问题却更加具象,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信息转化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理解具象条件,并将其转化为抽象代数关系以运用知识解决.除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章节的知识也可以加入非常丰富的生活元素,比如路程和速度问题、物品单价和销量问题等.通过改变参数和已知条件来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灵活度,从而让学生在面对新颖题型时,能够快速找到关键信息,找到相等关系,实现问题的求解。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时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关键的作用。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教师要转变为自身的教学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的实事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王俊峰.《数学大世界》(下旬) .2019年.
[2]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马留念.《新课程》(中) .201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