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取向”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郑水侠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郑水侠
[导读] 小学这一阶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发展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对其未来的学习效率也会产生较大的作用和影响。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东关小学   郑水侠   722300

摘要:小学这一阶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发展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对其未来的学习效率也会产生较大的作用和影响。在对小学生展开教学时,其中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则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可以说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并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对提升习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语用取向”为基础,制定相应地教学策略,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 语用取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语用取向”为基础展开教学,实际上是以提升学生的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的阅读能力,通过这三要素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1]。但实际上,在当前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对比较传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存在相应地问题,尤其是没有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或者是没有以“语用取向”为基础对学生展开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不能保证整体的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则是对语用取向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以“语用取向”为基础的阅读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应注重“语用”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并且类型较为多样化,以“语用取向”为基础对小学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首先就需要重视选择的阅读教学内容符合实际教学情况。在“语用取向”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以课本教材为目标,选择其中关键的,特点鲜明的作为教学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语用取向”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能力,则可以选择古诗词这一类型展开阅读教学工作,主要是因为古诗词中其中包含的知识相对更为丰富集中[2]。以人教统编教材《宿新市徐公店》为例,这首诗中相对来说包含的语音知识相对较多,其中存在多音字、古今异义词以及较多优美的字词,对于学生的语音、词汇等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进行阅读,让学生对原文阅读有一定的印象和认识,教师在阅读完之后,则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多音字“宿”,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读音,并让学生对其他读音进行应用,以此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效果。此外及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急走”主要指的是疾跑,与当前快速行走的意义有一定区别,进而让学生有效理解古诗,从而提升古诗的阅读效果。
        三、创设良好阅读情境加强“语用”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通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关注着学生在实际中对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的应用效果。而通过创设相应地教学情境则是有利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充分掌握理解语音和语法以及词汇等,并在情境中合理应用。


以人教统编版《手捧空花瓶的孩子》为例,在对这一寓言故事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相应地教学情境,如“孩子为什么要捧着空花瓶呢?孩子捧着空花瓶是要做什么呢?”通过阅读之前的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带有感情地对课文进行阅读,并让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其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所使用的场景。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再次阅读,以此提升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四、加强对学生阅读训练,提高“语用”能力
        (一)及时对学生进行概括训练
        概括训练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产生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语用”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应能充分重视这一部分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诗歌类型的文章难以理解。因此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应加强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有充分的了解[3]。例如以《一株紫丁香》这篇诗歌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分辨其中的主要任务“我”和“老师”,一般来说称呼“老师”的,与“老师”接触较深的主要为“学生”,则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围绕“学生”和“老师”展开的,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能够与自身进行联系并阅读文章。与此同时,教师对文章中的难点、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充分锻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的概括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的仿说训练。
        加强学生的仿说训练,要求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时对文章中的教学价值较高的词汇、语法等进行综合,并让学生进行理解同时造句,以此发挥学生的“语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创造力。《四季的脚步》这篇文章中包含多种修辞手法以及丰富的词汇知识,在对学生展开阅读教师时,教师应能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语法如拟人、排比等,并让学生造句锻炼,通过阅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词汇和语法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的语法、词汇能力的提高则有利于提升阅读效果,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三)强化对学生的复述训练。
        复述训练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常用的教学措施,学生对于文章进行复述,对提升学生的文字能力、表达能力、逻辑能力等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并在提升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其语用能力的提高。复述训练并不仅是要求学生阅读内容进行复述,而是让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内容的重点,对关键信息进行复述,从而理解阅读内容。例如在以阅读《棉鞋里的阳光》为例,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复述,从而让学生理解明白棉鞋里的阳光表现出的亲情,同时棉鞋里的阳光是被太阳晒过产生的温暖。
        总结:总而言之,以“语用取向”为基础对学生展开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学生对阅读中的语音、语法以及词汇能够在实际中合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能采取合理的措施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通过训练等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慧珍.汉语口语交际中异议表达的人际语用取向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32(02):78-84.
[2]须强.“语用取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转型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0):62-65.
[3]王钢.总结性话语标记的语义背景及语用取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12-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