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何玫瑰
[导读]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核心素养。
        摘要: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背后的内涵。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
        很多小学生觉得数学知识非常的枯燥无味,并且存在着学不懂的现象。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够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就不能完成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作自己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从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培养。
        一、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过程当中,观念起着一个引领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思想当中不正确的内容,正确认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数学知识背后所代表的内涵,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米和厘米的换算时,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只教给学生米和厘米换算的公式,但却没有让学生从实际意义上感知米和厘米的不同之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思维得不到发展,那么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得不到提高[1]。
        二、注意改变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一种因素。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内学生的数学总体情况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使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否则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就提不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当小学数学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时,应该及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很多教师都喜欢采取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要让学生经历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对称现象并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可以注重提高自己提问方式的趣味性,根据学生对提问的反馈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逐渐提起对数学的兴趣,在提高数学成绩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科学设置教学环节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存在着衔接不好的现象,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断层的情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的教学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的衔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设置教学环节时,可以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习有关加减法的内容时,就可以将生活当中实际结账的例子融入进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自觉地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对于知识的印象就会更深。通过设置科学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到所学知识点背后的联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系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也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四、引导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很多数学教师存在着只教给学生教材上面的内容这样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是不正确的,这主要是因为如今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学生只有走出课本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视野,要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注重课本,而没有给学生延伸课本之外的知识,那么学生很有可能只会“死读书”。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让有能力的学生去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班级的一部分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快速的提高。对于班级内数学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熟练掌握课本当中的知识点、真正的做到烂熟于心即可。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深,又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2]。
        比如,在教学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进行面积的计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那么就可以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进行一个综合运用,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思路,进而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发散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究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的目标,也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去追求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从数学文字、符号、图形这些表面的数学语言中,透过表象去看到数学学习的本质,感受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永鹏,蔡雪丽.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20(18):145-146.
[2]王淑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J].黑河教育,2020(05):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