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有重要的地位。数学是高中科目当中的基础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提高学生的解题、答题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提高解题能力。不仅可以展现数学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还可以将学生这情况进行反应。在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判断。所以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来说让学生掌握好解题能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教学水平
引言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反思是一个对思维活动的检验过程,脱离了反思,数学思维活动无法突破,学生的理解水平也无法再上一个台阶.反思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对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是高中数学教育者尤为关注的话题.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进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策略
1解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解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要想让学生计算数学题时,可以精确高效地推算出答案,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解题思路。在这一过程的影响下,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就会逐渐演变成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也会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数学素养,最终会表现出个体化的心理活动特征。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形成心理层面的这样的认知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对于学生后期学习数学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在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同时,也就在提升着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解决数学题时可以培养发散性思维,这种教学方法是浑然天成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需要将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完善,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运转自己的发散式思维,找寻属于自己思维解题技巧,进而可以直接推动教学质量。
2高中数学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措施
2.1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高中数学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措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在进行解题过程中第一步是审题,题干中会得到我们要想得到重要信息,在进行审题时一定要有精准性,精准审题可以对判断题目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射到数学思维方面,在进行解题过程中,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审题工作,老师学生在进行审题时,一定要先对整个题干进行初步的了解,题干中的目的、列举的条件、给出的数据等都要进行深入了解。在明确自己的解题方向之后,学生需要利用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明确自己的解题思路,另外,还需要将题干中隐含的条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将条件整合到一起,建立数学逻辑关系。然后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数学逻辑关系方面,进而会得出解题关系,实现推算出结果的过程。所以,在进行解题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可以保障准确的推算出结果。
2.2培养追根求源的思维
高中数学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措施之二是培养追根求源的思维。
通常高中数学的解题模式是教师先将要做的题目告诉学生,然后学生独立进行解题,最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对易错题进行讲解.这种解题模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不知道学生为什么会出错,错题订正的过程只是告诉了学生题目的正确答案和教师的解题思路,没有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追溯.这个时候就体现反思的重要性了,学生如果能结合正确答案开展错误反诉,找出自己错误的根本原因,将错误题目涉及的知识进行糅合,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就能很好地避免下次错误的发生.例如,在教学“直线的斜角与斜率”相关内容时,教学重点是直线斜率的计算,这一节只有一个公式,看似简单,实则题目却是可以千变万化的,可以和其他几何知识组合起来出题.学生在做题时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果有人适时指出错误之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犯错,而且能找出错误的原因,到底是哪一步错了,还是一开始的思路就不对.再有就是直线没有斜率,这一点很多学生会忽略点,在计算时会直接使用斜率公式y=kx+b来求解,那结果自然也就是错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反思,结合学生出错的题目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思维习惯。
2.3错题研究
高中数学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措施之三是错题研究。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题是很常见的现象,出现错题的原因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审题不当之外,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学生对于某一题型的解题思路掌握不好。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找出其掌握不全面的知识点,并对此知识点涉及的题目进行强化性训练;而学生可以将自己容易做错的题型收集起来,主动找教师研究其中的解题技巧并进行大量强化训练,从而加深对不熟练知识点的掌握。
2.4一题多解
高中数学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措施之四是一题多解。高考中对于题目的求解方法往往不做限制,因此教师在讲解习题时,应从多种角度讲授某种题型的解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对于掌握数学课程中不同方面的知识点也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求解不等式-4<4x-2<8的x取值范围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分类讨论法,首先讨论4x-2≥0时,4x-2的范围就变成了0≤4x-2≤8,容易求得1/2≤x≤1,然后再讨论4x-2≤0的情况,这时4x-2的范围就变成了-4≤4x-2≤0,容易求得-1/2≤x≤1/2,综合可得,x的取值范围是-1/2≤x≤1;而另一种方法是将题目转化为不等式4x-2>-4同时4x-2<8,在通过不等式求解得-1/2≤x≤1。这样通过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得题目的解,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两种方法不仅仅是对相关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在考试中也可以选用自己更擅长的方法解题,增加了得分的概率。
2.5加强习题的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措施之五是加强习题的归纳整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不可少的就是习题练习,但是在练习过程当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将自己在练习习题过程中产生的错误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自己可以整理纠错本,将自己不会的问题或者容易错的问题写在纠错本上,同时需要在纠错本上做好笔记,尤其是在错误的地方着重标记,另外再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错误题的旁边,并且记录好解题思路。对习题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题整理思维,对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有着积极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数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良好的习惯去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在归纳整理习题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后,有计划、有方向地进行学习,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需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来提高学生们的解题能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主并积极地发言,这就需要老师做好引导和辅助。并实现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主体地位,满足现阶段高中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哲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解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C,2012(2):153.
[2]赵翠娥.探讨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成功:教育版,2012(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