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情境图的匹配分析及教学建议——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曾祥志
[导读] 本篇文章立足于人教版教材部分情况图与学生学习实际不匹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情境图,并详细介绍,以此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
        摘要:本篇文章立足于人教版教材部分情况图与学生学习实际不匹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情境图,并详细介绍,以此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图匹配;教学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大部分情境图与学习实际相匹配,能够使教材让内容较为生动化,形象化。教学情境,是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部分情境图,仍然存在于学生实际不相吻合的情况。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难度因此增加,下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人教版教材举例说明。
        1.情境图与学生所处时代的匹配分析及教学建议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科书中所呈现出的教学素材必须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很多情境图均与学生实际相迎合,将学生实际作为背景。例如,人教版数学教科书选择了商店,学校活动等与学生日常贴近的素材。但是,也有部分的情境图跟学生现实相违背。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中《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汇总,教科书将2008年各个国家获得金牌数量表示出来,用其辅助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的教学工作(如图1)。然而,此情景图跟学生当前所处时代环境有所区别。
       
       
        图1
        2020年距离2008年奥运会举办已经有12年之久,让现阶段二年级学生融入12年前的具体情境中展开学习,学生会因此感到非常陌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教学之前可以有效对情境图进行更换,应用学生相对较为熟悉、感兴趣的场景作为教学背景使用,构建一些日常发生在学生周边的情境故事展开教学。有趣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感觉到愉快,轻松,学生会因此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有效解决。
        2.情境图与农村学生实际生活的匹配分析及教学建议
        有关于情境图的选择,也必须要跟学生生活实际贴切。但是,在人教版教科书中有部分情境图与学生现实生活不相匹配,特别是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不匹配。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教科书下册习题:一辆洒水车约每分钟行驶200米左右,洒水宽度大致为8米,洒水车行驶6分钟可以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图2
        情境图当中的洒水车对城市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学生在上学、放学的途中经常会遇见洒水车工作,城镇学生了解洒水车的工作情况,所以解决问题的时,会更加形象,更易于解决问题。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讲,学生在老家生活居多并没有见多洒水车正常作业的样子,在面对这一问题的时候,题意理解模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
        为此,此情景图跟农村学生实际生活匹配度非常低。小学数学教师在针对农村学生教学时,首先要讲清楚情境图所真实表达含义,阐述洒水车工作模式,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教师最好将洒水车洒水后的图样画出来(如图2),让学生明白洒水车在地上行驶后,会产生一个长方形的水渍,最后解释每分钟行驶200米,共6分钟,也就是行驶距离的总长为6*200米;洒水车作业宽度是8米,也就是长方形宽是8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这一个数学问题所要表达的就是长方形面积及求解方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便成为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
        3.情境图与学生思维特点匹配分析及教学建议
        选择情境图时,也要注意与学生思维特点的吻合程度。人教版教科书当中的情境图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相关规定编写而成,大部分情境图都是按照不同学段学生思维特点相匹配。但是,也有部分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中的一道练习题,图片如下:
       
        图3
        这一内容选取的情境图,主要就是为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在此图描述过程中,有部分方块呈半块状,这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将图中两个半块合成一块展开计算存在一定难度。此情境图反而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问题非常棘手。为此,此图与一年级阶段学生思维特点不相匹配。数学教师在进行解释的时候,可以提问“是否可以把两个半块合成1块”引导学生分小组探讨。在交流之后按照小组实际反馈问题,将此图具体化,并给学生解释,有效引导学生通过画虚线的形式将其合成1块。最后,再把学生全部加起来。
       
        图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科书当中,的确存在部分情境图与学生实际不相吻合的情况,想要有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一线数学教师按照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其做出选择。与此同时,也要给学生讲清楚情境图真实表达信息,让情境图得以具体化,直观化。这对学生在情境中有效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有着积极性的作用,进而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绮霞.浅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J].中国教师,2014(22):36-37.
        【2】杨玉翠.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J].山东教育:小学刊,2011(1):91-92.
        【3】田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J].山东教育:小学刊,2011(1):8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