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方义林
[导读] 读图分析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转化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摘要:读图分析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转化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同时,教师从小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对他们学习数学以及解决实际应用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以“读图分析”为研究目标,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图分析能力
    引言:纵观所有的数学题以及教材内容,都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图片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不同的情境图,让学生掌握读图技巧以后,能够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创新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巧组情景图,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有的人喜欢在篮球场上奔跑;有的人喜欢畅读在优雅的书卷里;有人喜欢情不自禁地陶醉在琴声里;有的人的爱好是拿着五彩的画笔,畅游在绘画世界里[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最需要做的是要让学生对图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肾上腺素,高效的教学效率不是通过教师的严格要求而获得的,而是教师通过巧妙的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获得的。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具有趣味性的读图题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沉迷于读图的喜悦之中。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数学应用题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去思考这道题的由来,教师可以将这道题重新排列或者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通过故事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其中,本节课学生需要认识1、2、3、4、5,并且对这五个数进行比较,其中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所以,教师在讲解“5-4=1”这道题时,可以给学生讲个故事,即:有一天,妈妈带着小红去买苹果,水果店只有5个苹果了,妈妈就把苹果都买了回来。爸爸妈妈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为了让宝宝们可以多吃点苹果,妈妈准备给小红2个苹果,小光2个苹果,分完以后还剩几个苹果呢?通过这个小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苹果代替数字,去学习“5-4”。然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教师可以加深情境图的特点,比如:以几个不同的故事呈现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这些计算题的解决,并且通过让学生读大量的图培养他们的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实践证明,让学生对情境图进行重组与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读图的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读图的教学中来。在这种学习性强的教学环境中,能够让学生以一颗轻松而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图,从而让学生遨游在读图的乐趣中。在此期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图的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
    二、精心设问,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中的相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所以这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很大的阻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理性的知识化为感性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教师让学生读图,能够在观察、分析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便于学生通过读图对数学的性质、法则、公式等有一定程度的理解[2]。

另外,提问是最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设计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其中,教师可以用巧妙的语言提出问题,用直观的物体来提问,这样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潜能,学生就会产生不可阻挡的乐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拓性的问题,通过开放性的答案让学生思考,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设置创设比较性的问题,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上读图,让他们通过大量的图片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有效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三、融会贯通,注重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
        数学学习规律是由浅到深、由简到难的,所有数学知识之间都有着斩不断的联系,同时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数学的新旧知识之间总有着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那么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就能够直接影响学生[3]。另外,对于知识认知结构的形成,只有当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认知结构后,才能够充分了解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读图能力,拥有较高的读图水平,那么就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4]。如果仅仅依靠一种方法对所有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方法是不全面的,不具有全面性,因为每个学生对于事物的接受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全体学生拥有较高的读图能力,要求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注重对他们读图方法的指导。教师应当有理有据,从简饭难,先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读图技巧,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实物(橡皮、水果等),带领他们理解平均数、众数等概念,然后再展示情境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情境图,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是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利用读图技巧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读图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读图技巧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读图能力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数学应用题有很多都需要画图来解决,让学生拥有较高的读图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情境图给自己带来的作用,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所带来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另外,情境图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它能够直观的展示出量与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当学生拥有较高的读图能力时,学生就能够看出它们之前的关系,那么对于未知量的求解就变得得心应手。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寻找以及选择出能够适应全体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方法,给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运用读图能力提高数学成绩,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学敏.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李纯纯. 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51):227-228.

[3]吴永荣. 例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读图能力[J]. 小学教学参考,2017(08):72.

[4]鹿晓艳. 小学数学看图列式教学的思考[J]. 数学教学通讯,2018(07):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