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如何通过引导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自觉的通过知识探索来掌握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导学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科学性和持续性。从而使得学生更加能够在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评价机制
引言 高中语文课程作为高考的必备课程之一,本身有着非常重的课业压力。相较学生而言,教师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以及更加准确的应对高考的技巧。但是教师的应试技巧,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更加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导学案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导学案,指的是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编写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来指导学生进行深入自主学习。
1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一,导学案和普通的教学案相比,加入了自我监督机制,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多个视角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清楚自己学习的成果,从而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自学。导学案的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分数论高低的应试模式,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逻辑推理、模仿创新等多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学对自己有一定的自我审视,了解到自己是如何通过自学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且最终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及时发现在学习中的不足或者错误,通过总结不足和优点,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导学案和普通的教学案相比,还加入了相互竞争机制,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和同学之间的比较,来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在导学案中加入了自学环节的展示科目,就像是一种形式了当众演讲,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自学心得,同时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们的展示来使得教师了解到所有学生的共性问题以及每个学生的特性问题,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对共性问题集中处理,特性问题针对性处理;另一方面,学生在听取同学们的展示演讲后,会把自己的展示演讲和同学的进行比较,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加以发扬,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而同学的展示演讲又给出了可以改正的途径。
1.2有助于学生自学方法的掌握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自我学习和辨识能力,而高中语文导学案作为这样一种注重自学活动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导学案总经常是通过一个显著的标记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标注,使得学生能够更快更直接的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的重点上,通过对于学习内容重点的高度关注,来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理清知识体系的脉络。
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实际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高,使得学生更加从容的面对知识中的难点,不再和过去一样遇到困难就等待老师的讲解,或者直接翻到正确答案进行记忆。通过对自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可以更加科学的面对新的知识,并且合理的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构新的知识,即使并不总是正确的解构过程,但只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这样的解构过程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师生关系都有非常大的促进。
1.3有助于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要切实的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编写出适合每个学生不同情况的导学案,并且能够很好的合理运用,这既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的不同情况,又需要教师转变思维,不只是以标准答案为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过程的积累。这些过程的积累包括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有效的对学生提出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学生自学的成果和不足。既要能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又要能掌握学生的自学瓶颈,既可以适当的保持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合适的指引使得他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学方法。这些都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的教学内容不但涉及到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解构,课外书籍的选定,教材教辅的习题练习等常规性内容,还涉及到了青少年心理、师生关系管理等一些非常规性内容。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
2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总体思路
导学案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评学结合,持续学习”。
第一、“学生为主”就是指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程度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教学的目标是如何启发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掌握知识。
第二、“教师为辅”就是指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诵读课本教材的内容,简单的批改课后作业,而是要更加注重收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将学生们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指出,并且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共同学习中提高自己;同时将学生们的特性问题做有效的整理,有针对性提出恰当的建议,使得学生能够解开自学中的困惑。
第三、“评学结合”使得学习成果得到有效的评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互评中增进同学之情,使得整个班级更加有凝聚力,让学生们能够在更加融洽的环境中学习。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恰当的点评来给学生们作出好的指引。
第四、“持续学习”,导学案不是一项科目,或者一项作业,而是一种不间断的持续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成果展示、同学展示互评、教师展示点评等环节,作为一个阶段自学的总结,以及下一个阶段自学的开始。在不断的总结中持续学习,持续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才是导学案的重要意义所在。
3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3.1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编制时,首先要区分清楚普通学案和导学案,导学案的主要过程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教师的作用形象的说就是“掐头去尾”,所谓“掐头”,就是给学生大致的指定一个方向,作为一阶段自主学习的提纲。而“去尾”,就是教师利用评价体系对学生们的自学阶段进行有效的点评,既作为这一阶段自学的总结,又作为下一阶段自学的开启。而相比之下,普通学案更加注重的是教师对于学案具体内容的把握,教师怎么样运用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掌握学案中的内容。两者相比,前者注重的是自学方法的养成,后者注重的是教学方法的提升。
3.2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制定合理的导学案,充分的发挥其应用成效,关键还在于能否从各个班级的实际出发,了解并且掌握学生对于自学的不同习惯和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导学案,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从而减少了学生逆反心理带来的学习对抗。
3.3导学案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时,应注意避免问题化教学情况
导学案不同于普通学案,它不是以问题导向,而是以方法导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要更加注重的是方法的引导,而不是只关注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关注的是学生如何能够自己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这种寻找的方式方法可以形成一种习惯,而不是碰巧就找到答案。
教师要注意的也不是问题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合理。
4结束语
导学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间的交流、学生的自我展示等持续学习环节,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学习,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还促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蔡明,王立英,张聪慧,主编.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4):55-67
[2]乔本师.关于语文导学案应用研究的文献综述[J].语文建设,2017(4):3-8
[3]祝芳华.高中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探究[J].语文教学通 讯· D 刊(学术刊),2018(3):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