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常规的首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教学技能。备课主要从解读文本、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三个角度来思考。要重点明确一节课中知识与能力的获得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程序和阶段,预设课堂上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实现整个教学过程最优化。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有效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解读文本;学生;教学方法;
古人云:“有备而来,有备无患”。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教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那么现在备课应着眼于从以下几个常规方法入手。
一、“悟”课标,“解”文本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地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与时俱进地钻研教材,确定目标,解读文本,指导教学。下面就结合新课程的课文谈谈如何解读文本:
(1)通读教材,全册整体备课
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思路进行的安排,针对不同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依三维目标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备课应通读教材,整体备课。而整体备课就是要求教师结合语文课标、教材说明及时阅读全册教材,目的是对学段三维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对全册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全册教材安排的内容及训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整体安排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环节可以粗线条式布置,但它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我们用最少的时间,追求最大的效果。
(2)研究教材,集体单元备课
通读全册后,应再通读单元课文,认清本单元教材在全册中的地位,明确本组课文的內容大意、训练目标。然后分课钻研,最后再单元整合。要从中理清训练的“序”,掌握本单元教材所涉及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确定训练的重点、难点。另外还应弄清与相邻教材的联系,以便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3)钻研教材,吃透每篇内容
认真钻研每篇课文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再创造的过程,必须逐课推敲,潜心钻研,吃透教材。从每篇课文的题目、作者、背景,到内容、插图、练习;从字词句段、标点符号到语修逻文;从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到作者情感、编辑意图都要弄通弄懂,了如指掌。这些并不要求一股脑儿都教给学生,但作为教师一定得厚积才能薄发,才能游刃有余。下面重点谈谈钻研每篇课文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二、备学生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如果我们想取得教学的成功,我们就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如果我们想对学生做充分了解,我们在做教学的准备工作——备课时,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
(一)了解学生
一个老教师曾经说:“一个教师最大的不幸不在于学生以各种方式刁难他,而在于学生对他的一切行为都无动于衷,在于学生从根本上漠视、无视他的存在。”而要克服这一点,我们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走近学生的前提,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了解学生包括很多的内容:了解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只要我们拥有了解学生的意愿和兴趣,你会发现,原来,那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在备课时,教师不妨走进学生,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为了充分的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一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进行新的学习。(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二)分析学生
分析学生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如果说了解学生更多的强调的是我们要收集和获取学生的一些“客观信息”的话,那么分析学生就要求我们对这些客观信息进行加工和综合,以求从整体上了解学生。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带领学生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进行教学设计。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是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前提,也是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具体体现。在备课中关注学生,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三、备方法
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必须选择最佳的教与学的方法。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从教学任务来看,有识字教学法、阅读教学法、习作教学法、口语交际教学法、评估法、学法等。从一堂课来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作用、组织作用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
(1)激励学习和形成动机的方法
常用的有激发兴趣法(如游戏激趣法、故事激趣法、表演激趣法、猜谜激趣法等)、调动情感法、创设情境法、描绘意境法等。
(2)组织、实施学习活动的方法
按传递教学信息的方式来分,有讲授法、直观法;按逻辑顺序来分,有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按求知过程分,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境教学法、举一反三法、六因素教学法、变序教学法、中心突破法、自学导读法等等。
结语:总之备课,是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交流。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备课,相信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都会在备课的探索过程中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