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教育中如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李文丽
[导读] 学前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心理健康发展、个性人格的形成都息息相关。
        摘要:学前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心理健康发展、个性人格的形成都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学前教育中如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作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个性发展
        引言
        幼儿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启蒙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过调查发现,我们学前教育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到了教育效果的提升。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目的是提高学前教育的有效性。
        1幼儿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幼儿教师掌控式教学非常普遍。目前,很多幼儿园仍然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为主导地位。一部分幼儿教师观念陈旧,没有对自身做好定位,教学模式比较落后。许多幼儿教师为了保持教学秩序稳定,忽视了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他们认为幼儿自身个性差异不符合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因此普遍采取掌控教学模式,导致幼儿在幼儿园中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差异,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同质化教育比较严重。其次是幼儿教师的待遇低和缺乏培训。目前,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因此教师的待遇也获得了提升,而且国家政策也要求幼儿教师的待遇要同中小学教师一致,但在一些地方,幼儿园教师的工资仍然很低。另外,在很多地区,幼儿教师都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也缺少实习的机会。一些教师尽管明白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对幼儿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进行开发,却没有及时进行学习,没有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2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个性魅力的形成。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而个性的发展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形成,这是一种自身意识能力的习惯性表达,更代表了人们对事物的独特性理解,学前时期幼儿教师的语言、行为、观念都与幼儿个性的形成息息相关,当下社会上出现很多幼儿老师虐待幼儿的案件被爆出水面,被涉及其中的幼儿多少会有一些精神困扰,这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幼儿个性的形成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其次是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情绪控制的发展。学前教育时期是人学会情感表达的重要时期,引导和教育幼儿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课程,具体是要求学前教育老师根据幼儿的个体情况予以教学活动指导,让他们在环境和体验之中学习如何表达情感、控制情绪,不断学习、积累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学习掌握控制情绪的能力。
        3前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策略
        3.1构建家园互动平台
        幼儿时期的教育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家长的影响,家长在幼儿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园合作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构建一个良好的、活跃的家园合作平台,让家庭和幼儿园充分沟通,及时交流,才能了解幼儿的个性走向,从而制定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育方式,以防幼儿的个性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


        3.2发挥幼师在游戏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合理对游戏过程和主体实施必要的指导,教师应像电影总导演一样,时刻关注着游戏的进程和方向,以确保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游戏中教师应发挥以下的指导性作用:(1)游戏设计应促进幼儿发展。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形式的设计等,都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使游戏难度适宜、能调动幼儿参与兴趣及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得到心理止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游戏必须是面向全体幼儿的,能够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体验到参与活动的自豪感和成功感,提升幼儿的自信心。(2)合理选择游戏形式。游戏活动形式是游戏设计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幼儿园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学习活动总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来展开的,游戏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也应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这样的游戏活动才能实现游戏与教学的完美融合,相辅相成,充分激发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将学习融入到游戏活动中,有效提升学习的乐趣,真正达到幼儿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境界。(3)注重内外部综合干预。游戏活动是一个实施、反馈、评价的综合过程,需要教师和幼儿的相互配合才能完美实现。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对游戏过程进行观察、询问、评价,甚至直接参与其中。教师需要根据游戏的进程适时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如,调控者、引导者、游戏者、顾问、游戏参与者等。自始至终关注和把控着游戏的发展,让游戏在正确的轨道中运行,直至完成教育目标。当然,教师的内外干预必须是无形无声的,让幼儿不能有违和感,应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性,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前提。
        3.3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幼儿自信心
        为了提升幼儿的自信心,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能力,给幼儿布置适当、适度的学习任务。通过让幼儿体验和认知学习内容,不断熏陶幼儿的学习意识,使幼儿能够解决学习问题,增进自身的成就感。例如,教师在教《小马过河》时,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幼儿展示小马过河的过程。通过向幼儿提出一些如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过河有什么危险等问题,不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不断发散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够感悟到小马过河的精神,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信心。其次,教师应依据幼儿的爱好,给幼儿制定一些游戏活动,不断促进幼儿参与活动。通过告诉幼儿游戏规则,让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思考,完成游戏内容,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认知学习,充分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关系到幼儿的社会观、社会化、心理健康、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发展,良好的家园合作平台将会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的沟通,从而制定引导幼儿个性正确发展的方式,良好的幼儿教师素质是引导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注意家园合作平台的构建和提升幼儿教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静.学前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17):191.
        [2]宋菲菲.试析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5):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