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困生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王锋
[导读] 数学中的应用题设计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数学中的应用题设计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应用问题已知的数学信息的理解,在作业和相关的考试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不能独立解决或者是对问题的正确解读能力欠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对问题中包含的数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作为教师也没有及时向学生解释相应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应用题;审题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检查好问题对解决后续的数学问题至关重要。对于学生而言,复习过程是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过程,并且是解决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基础。因此,增强学生的试题解析能力和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使用实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以此促进学生能够自主的对数学进行有效的分析。
一、提升学困生应用题审题能力的意义
应用题的解题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准确的解题结果,因此,在教学生进行解题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学会用相关的解题技巧来检查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增强学生检查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检查问题的能力比教更多的数学知识更有意义[1]。
二、具体的措施
(一)注意找出关键词
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和检查问题,理解揭示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关键词和句子,并反复检查数量关系并为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铺平道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学生的解题方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着重于学生思考题时的疑难之处,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检测方法。当学生复习问题时,必须首先理解问题的含义,然后深入理解并进行及时的总结,然后通过这些重要数据进行相关计算。比如说在《多边形面积》中的计算时,有一道题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题目给出了相关的信息,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在图中a、b两点是大平行四边形中两条平行边的中心点。通过这一道题,可以发现这个题目只告诉了学生一个面积,那么在已知面积的情况下,题目中的重点就是整个解题的关键,如果学生发现了这一个关键词,那么在实际的解题中就不会偏离方向,但是如果学生不理解此信息,则无法计算此题。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提高解题速度
数学中的应用题都是由简单的词语、字组成的,很多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没有头绪,不知道怎么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更不知道数量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比如列举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小林父亲的身高大概有180厘米,小林的身高有160厘米,然后问父亲的身高比小林的身高高多少厘米?这里的"比……高"就说明了二者之间的身高差是多少。再比如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苹果六元一斤,荔枝是十元一斤,问荔枝比苹果贵多少斤等等现象。比如,兰兰有30本经典绘本故事书,妮妮的书是兰兰的3倍还多了6本,然后问妮妮有多少本绘本故事书?这里的"是……的3倍还多6本"也进一步表明了这二者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因此,抓住关键词不仅能为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还能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对于小学生的认知学习而言,稍微复杂的数量关系可能会导致学生做出错误的决定,并最终导致在错误的问题和答案的检查中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复习问题时学会画一些重要的信息,然后从这些重要的数据中找到必须计算的信息,以避免由个别错误引起解题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剪纸、折叠、将剪下的图形进行拼接等形式,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提高其思考能力,然后让学生利用各种图形来优化解题形式,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接收到更多的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在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逐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
(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仔细检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面地给予正确的解题思路,对于一道应用题要学会审题,找出关键信息,仔细分析把握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出标准的答案,以此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进行基础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数学问题的数学表达非常明确,不像语文的表达会比较委婉、含蓄。因此,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透彻的阅读和仔细的分析,明确解题步骤,理清解题思路。可以看出,学生对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是其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学生在阅读并提出有关其应用的问题后,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并加深其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三、结束语
总之,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根据其思维发展特点以及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然后可以适当的进行课堂教学交流讨论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后期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余国红,李冬梅.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8(6):10-11.
[2]沈芳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23):5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