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数学情景化教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应用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就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出数学问题,开展了哪些实验,以及对于小学生数学教学的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 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如今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创造性的思维在这个社会中越来越重要。小学教学中,数学对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问题的提出,是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独立思考以及自我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1.数学提问的实验
1.1教学的目的
探讨适合学生在数学情境化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规律,和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然后,通过互相讨论,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原有的数学知识上面,产生对于对于新知识的认知。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实验中,做到不断观察、总结,并且提出新的问题。
1.2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通常是老师在下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的模式。学生在下面听讲,还得遵守课堂纪律,不准打断老师讲课,和随意走动。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就不会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即使有数学问题,他们通常也只能藏着掖着,结果,问题积累得越来越多,最后影响了数学学习的进度,对数学学习丧失了信心。在心理学中表明,人只有在放松状态下才可能最大概率的发挥自己创造方面的潜能,所以老师只有创造一个和谐共处,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具有发散性和活跃性。在课堂上才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在除法的意义这一节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是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之后就有学生提问,如果两个因数的乘积是零,其中一个因数是零,那么零除零是无意义的啊。所以在除法的定义中,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与另一个因数这句话应该加上零除外这句话[1]。
1.3实验的结果与最终的意义
在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验后,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方面的创造能力,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动手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有的家长反应,在实验后,小孩有了很大的进步,思维更加灵敏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经常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在课堂上面,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提出问题的能力强,还喜欢独立思考。不论对于哪个年级的学生一样,在数学问题的提出还是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任然需要老师后续的努力继续培养。
2.提问教学的策略
2.1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提出的意义
在接受教育中的小学生,在习惯和行为养成方面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教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应该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意义,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发明创造的产生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这时候,老师可以依据一些数学史上面的故事,比如哥德巴赫猜想,和高斯等数学家的故事。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数学问题在的巨大价值。再比如,在王光明所写的提高数学效率的教学措施中,提出了“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在‘数学讲话’的演讲中,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可以激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学习的素养[2]。该研究者在天津中学初一的教学中,利用演讲,在数学教学上面取得了成功。教师要学会利用名言警句来激励学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名人的榜样下,学会数学问题的提出,取得在数学学习上面的进步。
2.2巧妙利用情境化教学
根据青少年儿童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的内容等,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在问题的设置时候应该走出这样的误区,把情境设置于课堂的开端,来导出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情境设置的意义应该是诱导学生在课堂上面提出问题,由“做数学”到“学数学”再到创造的产生。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探索,对于数学规律的掌握,从而真正的理解和认识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该不断的解决问题和探讨问题。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贯穿整个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不要生搬硬套,要灵活的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思维能力上面的提升。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要直接做出分析与判断,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提出更多问题,在进一步探讨的时候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提问,要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
2.3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
教师可以建立一个问题记录本,并且成立问题研究小组。平时可以让大家把一些没解决的问题记录在记事本上面。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记录本。教师根据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相差不大。在小组内部,可以进行共同讨论,将小组内成员解决不了的问题来共同解决。也可以每周进行小组之间的探讨。最后是教师与全班级的探讨,把所有小组均为解决的问题进行共同的分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体验到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增进师生的感情。
3.结语
通过实验,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以及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方面有着巨大的意义。教师应该努力地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正确地引领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雪名.让学生会提出问题[J].数学教学研究,2001(1):2-4
[2]汤正康. 问题意识:教育科研的生命[J].江西教育科研,2002(01):67
[3]张雪名.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J].数学教学研究,20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