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乐数学的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黎羽
[导读]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初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而数学作业是用于检测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摘要】: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初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而数学作业是用于检测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数学作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分层设计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几点实施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设计策略

初中数学涉及了大量的公式、应用、推理等一些列复杂的过程,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倍感压力,对数学课程缺乏兴趣,数学课堂也显得单调沉闷,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需要面临巨大的压力,课下还得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堆积如山的功课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使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很好的放松,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这样大量的给学生施加压力,很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难免会存在个体差异,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同步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太好,成绩差的学生太差,这其中还存在部分成绩不稳定的学生,随时面临着成绩下滑的趋势。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首先,将学生分为A、B、C三类,成绩优异的学生分为A类学生,这种学生成绩优秀,可以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效率比较高。将成绩中等的学生分为B类学生,这些学生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有大量的提升空间,可以完成一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效率处于中等。将数学基础知识弱的学生分为C类,这些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以至于出现抄袭应付的行为,作业效率低。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分为这三类,另外,教师要明白一点,对学生进行分层不是对学生级别的划分,而是通过这种有效的分类方便教师“对症下药”,共同收获学习成果,使学生共同进步。其次,分类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学,在学习方面取得进步,老师要适时调整,使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学习,从而快乐地学习数学。
二、对作业的数量进行分层设计
由于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过多,学生往往只图数量,不图质量,作业效率低,实验表明,成绩和时间呈现“U”形关系,学生做作业所利用时间的多少,都会对成绩的高低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控制好作业的数量,保证作业的质量,作业量太少,达不到布置作业的目的,作业量太大,会使学生感到疲劳,有紧迫感和压力感,无法认真思考,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就对作业产生了一种厌恶感。所以适量的作业是最能保证学生作业质量的,学生都希望老师布置的作业越少越好,可见“适量”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因此,老师要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基础上还能保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这样进行作业量的分层设计。
例如,明天要讲解正数和负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布置预习任务,C类学生负责背会正数和负数的概念,B类学生结合生活的实例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A类学生要能识别正数和负数。然后在课堂上让C类的学生之间相互检查,看看谁没有背会数学概念。让B类的学生之间相互检查看谁理解的意义最正确,让A类的学生之间相互比一比,看看谁能正确区分正、负数,这样同一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攀比,使他们无形中产生了一种竞争性,这种竞争行会使他们越激越勇,因为初中学生有着极强的虚荣心,谁都不想落在最后,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使得学生不会在感觉到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对学习永远保持着兴趣性、积极性,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根据学生的分类,对作业的难度进行设计
    在以往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都是一样的,数学基础知识弱的学生会感到作业的难度性强,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成绩优秀的学生会认为这道题很简单,对简单的数学题不屑一顾,认为自己全都掌握了,变得骄傲自满起来,面对这种情况的出现,老师一定要引起重视,根据他们的分类,在他们作业的难度上进行设计。
例,在讲解完初中八年级上册中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中的《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人教版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后设计作业,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80°     B.50°     C.40°或65°   D.50°或80°
(2)如图所示,m∥n,点B,C是直线n上两点,点A是直线m上一点,在直线m上另找一点D,使得以点D,B,C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C全等,这样的点D(  )
A.有一个    B.不存在
C.有无数个    D.有3个     

(3)如图所示,AD∥BC,    AB∥DC,点O为线段AC的中点,过点O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M、N,点E、F在直线M N上,且OE=OF,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多少对?

                     

通过这三道题的设计,让学习成绩好的去带领学习成绩中下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工作,让他们也可以当一名小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可以不断的锻炼自己,使自己往更高层次的目标发展,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说,同学相比较老师来说更亲切,对于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大胆的说出来,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可以完全放松自己,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对于老师来说减轻了自己一半的工作量,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意识,使他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共同取得进步。
    初中数学形式多样化、复杂化,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精准的分层设计,突出教学效果,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成绩处于劣势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耐心指导,多关心、鼓励他们,给予他们精神层面上的支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督促他们每天进步,帮助他们消除自卑的心理,使他们看到希望,激励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数学能力水平。
结束语
   教师一定要认识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要性,改变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有效的作业分层设计,使学生不再倍感压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带来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我国的数学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台余.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8,(4):77.
[2]朱俊德.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2):14.
[3]朱俊德.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2018,000 (002):P.1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