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凌永星
[导读] 本文章对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摘要:由于小学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学生的学习基础也不尽相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加之小学生活泼好动的阶段特点,学习态度上的偏差会让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分层。在分层教学模式中,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努力做到让优秀生"吃得饱",让基础较为巩固的学生可以消化的了,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基本跟上学习内容,从而调动整体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差异教学法的应用更加普及。分层差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分层差异教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每个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保障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与自己认知能力相符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文对基于新课标的数学分层差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分层差异教学基本概念
分层差异教学概念的产生,要求教师对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有全面的认知与理解,通过高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拓展个人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学习兴趣。在实践引导期间,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综合性的评定,根据这种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此时的数学课程教学就会更加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分层差异教学模式应用期间,不存在对学生成绩与学习能力的歧视,之所以会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课程学习参与性,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由此可见,教师在利用这种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期间,将课程教学核心设置起来,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数学课程教学重点,并确立自己的最近发展目标。
二、小学数学分层差异教学的意义
通过实施分层教学,老师可以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继而促进全体学生进步。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为例:因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一些学生会因此产生畏惧心理,更有甚者还会破罐子破摔。小学作为学生学习起步的阶段,教师一方面要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尽力让他们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出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措施,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达到促进全体学生进步的效果。
三、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
(一)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分层设置
日常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指导过程中设置相应的分层,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困难性,也是教师强化个人专业能力的必要环节。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指导阶段,需要做到由简到难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弹性化课程教学指导。为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起来,注重合理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分层学习阶段,体会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
(二)对学习内容的分层
在分类好各个层次的学生后,教师应想方设法制订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这也是日常教学的关键点。学生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会有非常大的差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具备很强数学思维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和老师的指导来掌握教科书中的知识,而有些学生却总是陷入思维的死角,学习能力不能有所提高。另外,数学是需要大脑思考而不是背诵的学科。因此,就课程学习内容而言,教师应明确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自己探索,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没有硬性要求。

例如教学“立方体和立方体”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使用教学道具让他们直接感觉到立方体和立方体的膨胀状态,了解每个边的长度、每个面的面积、如何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上,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教科书中的练习并彻底理解它们。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专注于教材中的示例,同时,必须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并编写更多相似的例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要向其传授数学课本知识以外,还应扩展学生的思维认知空间。
(三)问题设置分层
数学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提问,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可以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谁知道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什么”,让第三层次学生来回答,并且让其在黑板上写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第三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还可以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印象。然后教师可以将问题进行适当的变化:“已知一个圆的周长为6.28米,请问圆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的难度属于中等,教师可以请第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并且要求其在黑板上写出解题的详细步骤。之后,教师可以将圆切开,让学生求出半圆的周长。这个问题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可以让第一层次学生来回答,并且让其将解题思路说出来。经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对“圆的周长和面积”有较深的印象。这种分层提问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数学作业分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成就。学生也是如此,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如果布置相同的作业,则不能真正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面对相同的作业,优等生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中等生完成作业情况良好;学困生完成作业情况依然是涂涂改改、错误连篇。长此以往,这会导致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依然得高分,经常受到奖励,很容易变得骄傲自满;学习中等的学生,依然在不断尝试着努力,会感到巨大的学习压力;学困生面对学习,则丧失信心。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向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大一点的作业;对中等成绩的学生可以布置较难一点的作业,对学困生布置一些基础作业。这样才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获得学习上的动力,培养他们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行分层差异教学,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有利于避免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的弊端,更好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分层差异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更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及时地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奕辛.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探究[J].学周刊,2019(29):68.
[2]任平.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17):93-94.
[3]李珺.小学数学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52.
[4]李奕辛.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探究[J].学周刊,2019(29):68.
[5]章冬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50-3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