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社会认为,教育应该是由师生合作完成的,以教材内容为合作基础,进而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来让学生能够在这其中真正的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模式受到了教师的高度重视,这一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唤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和同伴的探究和思考中获得新知,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建立起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的教学,一直令教师和学生倍感压力,因为相较于文科教学,数学其本身对知识逻辑的建构性非常强;换言之,文科类学习好比二维模式,只需沿着脉络去积累吸收知识,而数学的学习则类似三维空间,需要拓宽维度进行逻辑分析。而小学生性格特点鲜明,思维模式也是百花齐放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传统的讲解教学,对于年纪尚浅的小学生而言效果不是很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也融入课堂,可供教师选择的教材、工具以及方法也逐渐增多,但是作为学习对象的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担任引导作用,那如何能让学生自主且高效的学习呢?选择对的方法极为重要,而合作互动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促使合作学习发挥作用
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发挥优势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就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能一味地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接受新型教学方式。在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问题,制定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此来发挥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优势。
(二)个体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必须要能够建立在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没有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不能够提升其效率。也就是说,教师在尝试让学生进行合作前,应该引导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确保小组合作前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后续合作探究数学问题的开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关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两个几何体的特征,构建起学生基本的空间概念,让学生了解两个几何体的一些部分名称,了解两者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只有学生认真地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的学习任务,才能够为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底气。
(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来说,应该让学生能够对自身先有充分了解,然后才能够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
在小学阶段,只有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这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例如,在《平行四边形》课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留给学生在数学书中寻找答案的时间,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当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要让小组成员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判断别人的对错,让学生能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四)科学建组,发挥优势
建组是小组合作良好开展的前提,合理、科学的建组能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式学习打下可靠基础。首先,教师在建组时,要确定合适人数,人数不宜过少或过多,否则会造成深度不够或氛围混乱现象,一般以4~6人为宜。其次,教师应当精确掌握学生的爱好习惯、能力情绪、能力基础等基本实情,并将其作为建组的参考点和出发点,保证后期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例如,对于4人的小组,教师可分配1名数学能力好的学生,2名普通中等生和1名后进生,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习惯特性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促使小组能够实现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指引学生合理排列课桌,为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提供便利。例如,中间放两张桌子,四人围绕而坐等。在建立起多个小组之后,教师应当指引各小组明确内部人员的职责与分工,可让学生自行划分出组长、操作人、记录员等职务。同时,各组员的职务还可以进行定期轮换,提高学生互动的有效性,让后进生得到学习上的帮助,中等生的新知得以巩固,优等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实现班级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促使小组合作的作用与优势得到全面发挥。
(五)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相应的合作学习经验,经常都是以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学习,这样便无法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合作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思维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教师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那么就需要为学生构建合适的情境。构建合适的情境也是学生能够合作学习的基础。例如,在《分一分》课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能够自主说出各物体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联系同桌来自主动完成实践,对于完成准确又快速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就能够了解到合作学习带给自己的帮助,进而在正式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后,能够积极有效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形成合作意识。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小组合作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其促进教学的作用与优势,创设趣味性、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覃玉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80-181.
[2]杨富余.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9.
[3]崔德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