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张占国
[导读]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廊坊教育发展有着区位优势,战略优势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廊坊教育发展有着区位优势,战略优势,更有着重要的发展契机和发展空间。廊坊小语会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廊坊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在廊坊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场域动力体系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成长路径,对指导其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我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脉络和进程
        廊坊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廊坊市小语会为教研团队组织,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经历了理念认同期、探索成长期和成果扩展期三个发展阶段。理念认同期(2014-2016),我们通过学习《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观摩优秀教师课例,重点研究“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实验与探索,连续三年组织教研活动,培育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探索成长期(2017—2018),我们以QQ群、微信群、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科专家工作室进行网络教研活动。以“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区域性发展质的研究”为课题为抓手,打造教研成果制高点;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形成了“上下贯通、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教研态势;从“单篇—单元—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课程建构体系趋于成熟;融入京(大兴区、通州区)津(北辰区、武清区)冀协作圈,协作圈教师分别结合教育叙事、优秀课例展播、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师专业阅读等项目进行活动,有15万人次小学语文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成果扩展期(2018年—2020年),我们根据“互联网+教育”模式,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教师研修网”教研成果交汇平台,以钉钉、腾讯会议为直播教研平台,协同京津,采用了“教研员带动+工作室运行”双轮驱动模式,做到区域联动,区块链数据共享,形成了“南北资源共享,东西思想交汇”的京津冀一体化语文教研新格局。团队完成了一到九年级语文统编教材所有单元192个语文要素训练点3206节课教学设计任务,为人教网、教师研修网326学时的视频课程资源,教研成果在服务京津基础上扩大了场域动力,面向全国进行展示。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建构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是在特定的场域中产生的,根据勒温场域动力理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是教师个体与所在环境而形成的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由于教师所处的场域主要是学校和社会,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分为教师主体动力、团队场域动力和社会场域动力。
    (一)小学语文教师主体动力
        教师的主体动力是指产生于教师个体并由教师自身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小学语文教师的主体结构划分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心态、专业智慧四个方面。专业知识既包括教师所教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既包涵教师的职业技能如“三笔字”、普通话、信息技术以及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也包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技能如研究、反思、分析、策划、归纳等的方法和能力。专业心态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是教师个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对学生和事业的爱、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等方面。专业智慧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产生的教育机智、教育灵感、教育艺术等,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最高表现。就主体动力而言应该是各结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正向的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力就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动力。
        (二)团体场域动力
    团队场域动力是指团队各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力量的总和,团体场域动力是由团队场域动力主要由团队发展愿景、团队教育科研、团队组织管理和团队文化四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团队发展愿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核心价值。从我们这个团队的角度来说,着眼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进行愿景管理,通过开发愿景、瞄准愿景、落实愿景的三部曲,来组织教师队伍,使教师的力量极大化发挥。团队教育科研,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内源性的发展。团队发展要获得小学语文教师群体发展的动力支持,保证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健康、协调、稳定,这就需要高度关注团队的教育科研,通过团队研修找准发展的定位,明确发展的路径,理顺发展的关系,探索发展的举措。团队组织管理,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管理运行机制既包括工作方式,也包括工作方式运行过程,以及运行所依赖的组织机体。在机制系统中,团队文化愿景是方向,团队教育科研是核心,团队组织机构是基础,制度规范是保障,团队文化是形象特征,领导管理的关键。
        (三)社会场域动力
        社会场域动力是社会各子系统自身的矛盾运动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的总和。京津冀一体化,正是在各系统矛盾运动中扩充了运动空间和运动,给团队专业发展扩充了渠道和路径,更有效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主体动力的生成,激发团队愿景,向更大的场域动力空间扩充,必然充分调动和利用来自社会领域的力量形成社会场域动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团队的整体和谐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动态的过程,分析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的生成需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所谓系统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出发,始终从要素之间互动,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层次之间互动,整体与部分之间互动,系统与环境之间互动,在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生成是一个系统过程,它不仅来自于各个子系统自身的矛盾运动产生的动力,同时也来源于各子系统对立统一运动所形成的合力。
        根据勒温的动力场域理论,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体系(用“M”表示)是教师主体动力(用P表示)、团队场域动力(用E表示)、社会场域动力(用“F”表示)的函数,长方体的无数个点代表着不同时段教师、不同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的大小,即:M=f(PEF)它们的共同指向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体系的运行机制
    机制是指构成事物系统的各个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体系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试图建构出一个概念的框架,以便统整小学语文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要素,作为场域动力的着力点,这些要素主要包括精神诉求、学科高地建设、优化和谐的工作环境。
    (一)精神诉求
    教师成长首倡道德精神的引领,韩愈道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立师原则,即学有所成,合乎儒道,便可为人之师。在道德精神主宰下的教师成长尤重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劳形于案牍,蜡炬而成灰,是对教师光辉形象的最高颂扬,无形中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关注教师成长,不仅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生活,更要对教师的心灵世界、精神状态予以关照,激发教师用美的视角来审视职业生活蕴含的美,以立美精神统筹教师职业素质的各方面,使之相互联系,均衡发展,从而由内而外地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提升教师职业生活的质量,这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根本,也是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学科高地建设
    学科高地建设是教师主体动力和团队场域动力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有效形成的推动力。小学语文学科高地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理念认同期,在教师继续教育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程研发,课程就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核心内容和解决策略,进行系统化研发,面向河北省小学语文教师远程培训。2.成长探索期,在京津冀教育联盟的平台(中国教师研修网)上,展示研发的120门课程交流教学研究成果,。3.成果扩展期,在全国的教研平台上展示教研成果。开展网络直播活动,为河南台前、宁夏石嘴山、陕西西安、浙江萧山、衡水深州、新疆焉耆、云南大理等地语文教师做项目培训,为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做培训指导,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结成了教研联盟共同体。课程研发有利于整合主体动力和团队场域动力在全国小学语文学科教研活动中展示廊坊小语教研成果,扩大动力势域,彰显我们教研的示范价值和实践智慧。
        (三)优化和谐的工作环境
        教师是处于特定时空中的主体,该时空场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的生成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物理时空场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的生成提供基础的载体;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物理时空场域中可以形成特定的心理时空场域。物理时空通过心理时空场域进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生成。首先社会环境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的生成提供支持条件,但它是不可控因素,教师只能规避社会环境中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其次团队发展环境建构,一个完美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每个成员固然重要,但是主要取决于团队的领导者或组织者的个人修养、情商、知识及组织能力等,这个团队要团结,每个成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听从领导的指挥。想要组织一个好的团队,每个成员的性格、各方面都要看清楚,因此组织团队,领导还要会知人善用,用人之长,取长补短,而且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才会使一个团队渐渐走向完美。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相对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可控性要大一些,学校要不断加强领导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健全教师管理激励机制,形成合理的制度规范,构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的生成提供和谐的环境,从而促进教师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标注: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702009)
       
作者简介:
姓名:张占国
出生年月1963.01
性别:男
籍贯:河北省廊坊人
民族:汉族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正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邮编:065000
单位省市:河北省廊坊市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