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研究内容的深化,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探究,本文主要从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因素、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作用的发挥和重视小组活动评价四方面尝试性地进行探索,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
引言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普遍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的能力,又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因素
(一)明确化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不仅具有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的效果,而且能起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明显作用,以为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获得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使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化。一方面,明确化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能指引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使得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呈现较强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化能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质量保证因素。
(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然作用,既要为学生甄选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又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一方面,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基础,教师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手段,要依托教学内容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有其运用支持,不尊重其内容必然会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一是语文知识内容所呈现的多元化特征会使学生在学习或者是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不一致的想法,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看法的不同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依托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问题讨论,如表现出学生间的争辩,以对相关知识内容形成深度认知。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依托“生命体是否可以存在于地球之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使学生通过质疑对科学探索的流程进行梳理,即对这篇科普文章的结构脉络进行把握。二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即通过集体力量和学生间进行思维层面的碰撞以激活灵感以有效解决问题,进而对所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内容进行掌握。
(三)科学且合理分组
分组既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又会涉及到多种因素参与其中以呈现复杂性特征。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化分组应建立在对学生实际情况了解的基础上,不仅包括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还应了解学生的性格和所具有的合作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做到使各小组的综合能力基本一致,并且考虑小组内成员男女生的比例和成员性格。关键是教师应促进学生形成小组凝聚力,如小组成员共同创立小组的名字。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多会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如前后桌四名学生形成一组,和依据学习能力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两种方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如就近分组学生互动方面好,但会存在促进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教师为避免分组所造成合作学习效果的不足应使两种方式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分组之后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任务,如小组内组长、记录员、讨论结果发言人等由哪位组员承担,以推进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小组活动中的职责与任务,能有效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被动参与的问题出现,以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并且为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提供支持。
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一)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本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的本质为给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在明确任务的情况下不仅能使课堂学习效率高效,而且能使教师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内容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创设适宜的情境,通过视频内容调动起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在观看视频内容的过程中激活思维提供支持,进而依托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适宜性
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宜,过难或者是过易的学习任务都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作用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不仅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认知能力。
三、教师作用的发挥
(一)师生有效互动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应重视师生有效互动。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应建立在以促进学生发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之上,以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教师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根本性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合作式学习体验进行学习引导。如在讨论中教师通过问题促使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
(二)学习促进者
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参与其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促进者。一方面,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及时引导学生解决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多地体现为给予学生顺利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因素,如当小组间的讨论有偏离学习任务的倾向时,教师将会及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小组学习活动。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以小组为单位对第三自然段圆明园建筑风格的讨论中,部分学生会出现讨论自己旅游见闻的现象。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不但要提醒学生依托主题内容进行讨论,而且可以鼓励学生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如绘画、视频内容等,以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圆明园建筑的魅力。
四、重视小组活动评价
(一)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不仅能实现提升学生学习意识的效果,而且为在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支持。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能起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积极作用。教师应使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程度,而且要包括小组各成员价值的体现等因素,以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优化作用。
(二)依托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开展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环节,教师既可以使总结形式多样化,如一名学生总结,其他成员补充,也可以使总结活动的主体多元化以使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的评价有机融合,以体现评价活动的针对性。
小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既要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理念,又需要教师孜孜以求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不断地探索,以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庆红.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几点反思[J].学周刊,2020(02).
[2]王海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方法与途径[J].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19.
[3]张艳艳.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策略[J].新课程(上) ,2019(03).
[4]樊康龙.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J].新智慧,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