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认为,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除了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以外,也需要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的融合,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看待,采取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自信心,并尽可能通过多重教育手段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精神。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课堂;初中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白话文,也不仅仅是学习生字生词和优美表达方式,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中华民族历史激荡之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学生能够养成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能够通过这种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得学生深入去体味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不断地锤炼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结合实际调查并与初中生进行深入交谈,可以了解小很多,初中生正处于12~15岁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他们的年龄和生理结构又使得他们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往往存在着不重视的思想,而且很多初中生均表示并不愿意去学习传统文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具有叛逆意识,且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不具有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面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时,大部分初中生都表示这些文化不够洋气不够潮流,因此他们更愿意去学习和阅读一些外国文学,而不愿意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在当前的语文课堂当中,教师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使得他们意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多高,也让他们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文字的表现,不仅仅是具有文学的美感,同样也具有民族精神和价值内核。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当中,其中第1单元收入了很多近现代的新闻片段,其中包括渡过长江时,毛泽东所写下的两则新闻短讯,也包括上世纪香港回归的相关新闻,更包括描写中国速度和飞天精神的短消息,在这些新闻的学习过程当中,除了让学生学会新闻的撰写标准和撰写方法,还需要强调对这些新闻报道背后人民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例如可以选择抗战时期的一些影视片段播放,也可选择嫦娥1号等航空母舰和卫星设备发射成功的影片,让学生们感受到在这些成功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而这种成功又使得多少中华子孙为之喝彩。
另外,在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则需要进一步的对其精神内核进行隐身,使得学生了解到在千年以前,就已经有这么多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他们创作出了轰动一时的文学著作,更成为当前中华民族文学宝库当中的瑰宝,通过这种方式令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重新树立起正确的态度,并怀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继承弘扬优秀文化精神
想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核,那么就不能够总是通过照本宣科的教育方法来实施,而是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一些画面感较强的篇目的时候,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当中的影视播放功能,选择与其相贴近的影视片段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更好的去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时代背景及作者情感。
举例来说,在部编版初中课本当中,初一下册的第2单元就为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而其中涉及到了许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的文章,例如我们熟悉的黄河颂,又或者是土地的誓言,还有文言文短诗木兰辞。在进行这1单元课文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再一次的创编,通过利用互联网科技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与文章相关的影片记录,尤其是搜集在近现代时期多灾多难的中国社会,例如可以播放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历史写实性影片,也可以播放那个时代日军来袭抗日战争背景之下的珍贵黑白照片等等,通过这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得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一下子被拉回到了那样一个贫穷落后且战乱频发的时代,也让他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崛起是这样的困难,中国当前的幸福生活和安康稳定绝对不是平白而来的,而是依靠这些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
另外,在学习一些文言文短篇的时候,如部编版初中课本当中的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任务为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着重放在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宝贵精神之上,也让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坚决奋斗,不会为权贵和金钱所动摇;而在学习爱莲说这篇文章的时候,完成基础文言文知识的讲解以后还需要加强对莲花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事物精神的学习,让学生们都学会不受到外部恶劣环境的影响,能够坚守本心,如莲花一般在淤泥乱生的池塘内璀璨的绽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中,考虑到部编版教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增设,也考虑到当前社会各界与教育部门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因此需要促使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产生深度的融合作,这种融合既需要全社会加强舆论引导,又需要每一名语文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大力配合,在多措并举之下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也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处,并能够通过学习文化来领会民族历史精神,获得较强的道德引领和价值观引领。
参考文献:
[1]何艳红.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成才之路,2020(15):124-125.
[2]王敏.探索有效融合传统文化的语文智慧云课堂模式[J].文教资料,2019(2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