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识字大课堂——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如何开展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吴旭君
[导读]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做好识字教学工作将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做好识字教学工作将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枯燥的识字,要想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首先就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几十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能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每一堂识字课,让生字出现在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中,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二、掌握方法,学会本领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学会独立识字,并在独立识字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因此,教师要耐心地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以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识字。 
(一)加一加 
加一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已经认识的简单字加上笔划变成新的生字。二是熟字加偏旁或加上新的生字变成另一个新的生字,这种方法学生记起来比较简单。在实际教学中,我常用“生字大变身”或“找朋友”等小游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生字大变身”如: “十”加一笔可以变成“土”“千”“干”“士”等。“找朋友”时,我让一组学生戴上熟字头饰,另一组学生戴上偏旁头饰或新字头饰,学生一起唱“找朋友”的儿歌,朋友找到后,我会让台下的小朋友认读生字,然后看看还能与谁交朋友,以此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二)减一减 
减一减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一笔、几笔或一部分而变成一个新的生字。如:“地”去掉“土”字旁就变成了“也”等。再如:“和”去掉右边的口,还念“禾”;“子”去掉一横念“了”等。课堂上也可以采用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想一想去掉哪一部分就变成新字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换一换 
换一换就是把一个熟悉的字换笔画或换偏旁而变成一个新字。如:“开”换一笔可以变成“升”;“田”换一笔变成“电”等;还如:“浇”换成“火”字旁变成了“烧”;“蓝”换个偏旁变成了“篮”等。 
(四)猜一猜 
猜一猜就是把字编成字谜让学生来猜。如:“一个人,本姓王,腰里别着两块儿糖――金”;“三人一日游――春”等。在学习中,我还经常让学生编谜语来让大家猜。如在学“广”字时,一个学生是这样编的:“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梁――广”。记得在学过“卜”字后,一个学生是这样给大家出的谜语:“一竖一边一点”,当时学生一时没有猜出来,这个学生可高兴了。他特别有成就感,从此爱上了编谜语。通过猜字谜、编字谜游戏,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五)编一编 
           
编一编就是把生字编成儿歌、字谜或故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儿歌,猜字谜,听故事中认识并巩固生字。

编儿歌如“草”字可以编成这样一个小儿歌:“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讲故事如:在教学“影子”的“影”字时,把“影”拆成了三部分“日(太阳)”“京(京京)”“彡(影子)”,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她站在了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就把“影”字的三部分通过小故事组合在了一起,让学生在轻松的听故事中识字,效果很好。 
三、“玩”出花样,识字不厌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如果只是枯燥无味地识字,难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识字效果也不会很好。因此,在识字过程中,我经常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风车转转游戏,摘果子、找朋友游戏,开火车游戏,欢乐对对碰游戏等,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这些有趣的游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识读结合,巩固拓展 
识字教学必须与阅读同步。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我们不能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在课堂中,我们要适当地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资料。如可以补充一些童话或儿歌,来进行拓展;也可以自编一些内容浅显、简练的短文进行拓展,学生自己就能学习和朗读,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生字,又把识字,学词,学句,以及口语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尝到了识字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热情,提高识字效率。 
五、如何增强学生识字能力
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方法。
(1)易生为师,体验成功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并没有经过主观努力。只有经过自己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其涉及方面有很多,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我给他们一些鼓励,这样“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掌握规律,体验成功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类型: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等。随着时间推移,有许多形声字已不能明显地分出它的形旁和声旁,但毕竟这是少数。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有种“识一字而会认百字”的感觉,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创新”是时代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