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教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角述键
[导读] 云南省昆明市第二中学 650031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语文文化基础水平,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创新的能力,人文素养、正确价值观构建等核心素养,因此将核心素养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是符合现代化教育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的。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课堂主体,因此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观念,提高对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认识,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指出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目标,即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思维能力。在此教学标准要求下,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是建构与运用语言,提升自主以及发创新思维[1]。本文将重点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深入贯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以期能够促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任务能够紧跟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夯实语言基础,促进思维发展
对于语文教学中,语言。思维建筑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旨在提升学生更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能力,侧重于开展语言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思维。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应当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积累丰富的语言思维,培养语感和发展思维,逐步掌握阅读能力、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的能力。因为小学语文更加注重当体验性和兴趣养成的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魅力产生初步的感知,并且培养他们学习思维进行浅层次提升。但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要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和思维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首先扩充学生的识字量,可以在他们掌握过的2千个字中进行补充,书写时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根据音序来将生字整理成沙僧字表,让学生在巩固老知识的时候还能掌握到新的字词。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自字词的习惯,丰富自身的词汇量,同时这也是夯实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与关键。教师恶意让学生自主去搜查各类词汇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比如“ 枯萎”和“干枯”就是近义词,“ 懒惰”和“ 怠惰”为近义词,“拥护”和“反对”是反义词,等,通过这样的方式里让他们快速掌握更多的词汇。还可以进行连词带句的练习,比如说每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且进行摘抄,长期积累,让学生不会再感到认识词汇的过程是无趣的了。
        二、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因为初中语文课程内容逐渐趋于扁平化状态,学习任务量开始增加,学生对于枯燥的语文学习很容易产生厌倦,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将课程内容能够实现跨学科、与生活相结合、跨文化的开发,这样也能很大程度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养成。作为知识体系统一的教材,知识之间都有层递性和累积性,学科之间虽然有内在封闭性,但是若教师完全拘泥课本,那么教学内容就会僵化,教学效果也会下降[2]。具体如下:
首先实现教学内容与自然环境的整合作为学生们日益感受到的自然环境,教师如果能够从课程资源中年挖掘出有关教学内容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然环境,学会热爱与保护自然。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五个单元都涉及到了当自然环境的课文,比如“江山多娇”、“四季美景”、“动物与人”、“科技之光”等课文,有科普与描述自然界山水、生物的,也有想象科幻、解释自然现象的,每篇课文的顺序逻辑都很严谨,让学生逐步从认识自然深入到理解自然。在课文赏析中,教师可以通过从古到今的自然环境对比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当今自然环境的责任感与人文素养。
其次还应当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应当包括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丰富的语言词汇,了解社会生活,提高实践语言知识和思维的应用能力[3]。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社会生活相关的课文内容,比如“爱国情怀”、“民风民俗”、“至爱亲情”、“文明的印迹”等,这些教材内容就是为了向学生们展示我国从产生,到发展再到强盛的历程,还讲述了为中国事业发展牺牲与无私奉献的伟大人物和平凡者,同时还向学生们展现了怯懦与卑微的复杂性的社会一角。“至爱亲情”、“家国情怀”等内容能够让学生懂得家庭与人之间的联结,家庭与国家的联结,从而培养学生孝顺、爱人、爱国的品德与信仰。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程度。比如教师可以带孩子去参观的博物馆、烈士园林、瞻仰英雄人物和中国历史文化的珍宝,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学会尊重异质文化,加深课文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与认识。
对于家庭篇,因为现在各国文化相互渗透更加深入了,很多学生会受到网络上西方家庭观念文化的传播,从而产生一些叛逆、不尊重父母的想法和行为。教师应当要向学生讲述国学经典小故事,从而让她们了解中国历来都一直遵从着孝顺父母、尊重长辈的优良传统。还可以布置一些与家长互动的作业来增进父母与孩子们的感情,比如为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做饭,和父母一起去游玩,和父母谈一次心,在家中用古代礼仪和称谓看父母的反应等。因此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内向而不主动去做,因此需要教师来通过作业的形式来增强孩子与家长的情感联结,培养他们正确的家庭观念。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快速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氛围,并且有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阅读文本、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兴趣。此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也可以比较深入的了解到学生们对于事物的观点,对于一些不正确的观点要及时给与引导与教育。比如在《致女儿的信》教学中,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可以先问学生们几个问题:从古至今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爱情故事是什么?在你眼中爱情是怎样的?到底什么才算是爱情?。其实这个问题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们去了解爱情和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对于处理早恋问题能够起到提前疏导和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再比如在学习《七根火柴》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个思考深度不同问题情境来引领学生们去理解课文的主旨精神。比如你们觉得红军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一根普通火柴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一根火柴究竟能够挽救多少战士的性命?当一名战士生命垂危之际,急切想要火时,却没有用自己身上的七根火柴,你们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在这名战士的身上,你能够学到什么样的革命精神?这些问题层层递进,能够逐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结束语:
语文学科是具有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统一也成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涵。根据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规定,涵盖了三大方面素养的发展,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本文将重点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深入贯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以期能够促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任务能够紧跟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2.
[2]张妍.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策[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3]文滢.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