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秦艳
[导读] 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如今社会对于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提升。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如今社会对于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提升。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佳手段,其不仅能够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加以培养,也可以在知识培养过程中强化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人文精神是人才综合素养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却存在着一定的缺失。据此,本文针对如今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提出几点能够有效强化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方法,以期能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发生重大变革,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而是更加重视学生文化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受传统教育思想及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学仍然以应试为导向,过于侧重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教师要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策略研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研究教材,挖掘人文内涵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讲求“一纲多本”,即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教材的版本不同,但是其内容都是围绕新课程标准编制的,其内容能够充分的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具体而言,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都是经过认真的筛选后选进教材中的,其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外化。这就需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研究教材,充分的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学习到人文精神的内化,进而能够领会到教材编写的本质和核心。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就是在与古圣先贤对话,通过积极的阅读汲取文章中的精华,帮助自身树立正确的观念。例如,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充分的挖掘文本的内涵。史铁生是身残志坚的作家的代表,更是对母亲充满遗憾与悔恨的代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两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史铁生的坚强,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进而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粒种子,播下爱与坚强,逐渐引导学生将这种品质内化,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成长。再如,在教学《秋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要不仅仅满足于节选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读全篇,这样就更便于学生认识理解“河伯”这一人物形象,并从这一人物身上获得启发,即不能自高自大,要学会知错就改,进而才能够真正的获得成长。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人文精神的挖掘点,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重视在教学文章的时候有机的渗透。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阅读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高中学生的主要阅读内容包括教科书和一些课外书籍。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教科书的优点,他们不仅必须向学生传授教科书当中所涉及到的学习的目标考试测验的技能,同时还应该把重点放在人文主义精神的灌输当中。此外,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充分了解学生阅读特点,然后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教师可以为学生挑选适当的课外阅读作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毕竟,人文主义精神可以不知不觉地从阅读渗透到学生们的思想中。


        3丰富资源,拓宽学习空间
        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绝对不能够只是满足于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来拓宽自己的学习空间,但是要注意,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需要积极的指导,不能够只是阅读一些流行的小说或者是杂志,这些内容中存在很多不健康的内容,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严格筛选阅读内容。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阅读的方法,在课外,学生也要积极的开展阅读的实践,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但是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首先就是在课内讲授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体悟人文精神;其次,就是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能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鸿门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文言文,也要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这一具体的操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的时候阅读文言文版的《史记》,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这些学生的阅读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指导,对一些懒惰的学生要及时的监督,对于一些在学习中遇到疑惑的学生要及时的指导,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4在实践活动中塑造人文精神
        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这足以说明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人文精神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和悟性的提升,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感情脱不开关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富有人文精神情感的语文课堂,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教学活动情感的交互性,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人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这是渗透人文精神的必然途径。
        5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受。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从而加强日常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语文教师也同样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于语文课文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3]。首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收集方面,教师主要还应以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内容为主,从而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将课文中的人文精神与日常生活中的身边精神相关联,减少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难度,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效果。其次,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如同身临其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感悟。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感悟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进行针对培养,虽然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将课文背后的人文精神内容更加具体化、立体化,但对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理解能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人文素材的挖掘,然后通过情感体验、阅读、实践等途径实现人文精神的渗透,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超建.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39.
        [2]马青原.探究高中语文中的人文精神回归[J].中国高新区,2018(03):105.
        [3]黎龙.再谈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才智,2018(17):136.
        [4]李秋芳.植人文素养,树正确三观———浅析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新课程(下),2017(01):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