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学生打开语文之门的钥匙,学生们能否有效阅读,从阅读中获取到深刻的知识学习体验,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课内单篇文本精讲为主要方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人才培养需要。要想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务必要以内外文本的结合来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本文基于浅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教学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是一个很基础但是却很重要的学习方面,课内教材上的阅读是基础内容,但是只局限于语文教材的话,那么阅读的面是比较窄的,对于课文当中的一些内容也无法很好的对其进行理解,因此说有必要探索一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现阶段的阅读学习状况来制定出更加适合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语文课的教学会更有效率。
一、立足课内阅读,探讨学习方法
课内文本为学生提供了精读的机会,也为学生探讨阅读规律、探究并掌握阅读方法创造了条件。小学是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掌握阅读方法的重要时期。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先通过精读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分析、欣赏文字语言的技巧。例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课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精读要求进行以下设计。第一,教师可以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及相应视频,引入本课主题,结合导入内容引导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的民族。第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可以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时间,并强调“傣、昌、昂、跤”等生字,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细节;之后要求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文本中主要描写的几个场景,并让学生画出关于几个场景的关键词。第三,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归纳文本核心思想,帮助学生厘清阅读思路。第五,教师应做好课后练习设计,要求学生课下收集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以锻炼其自主阅读能力,并巩固课内精读方法,从而为课外自主阅读做好准备。
二、叠加同类别文本,例证教学主题
知识基础的薄弱使得小学高段学生虽然已然具备了独立探究文本主题的能力,但却因为缺少必要的素材支撑而无法独立完成主题探究任务,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探究。这不仅损伤了学生的认知热情,而且也促成了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必会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而从课外文本中选取与课内文本主题一致、结构类似的文本作为课内文本教学中的辅助性材料,则可以有效化解小学高段学生面临的知识难题,让学生们在多文本、多素材的支持下更好的感知阅读主题。比如:在对课文《慈母情深》的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母爱的无私,我又利用网络搜索了三毛的《永恒的母亲》、冰心的《回忆母亲》以及严歌苓的《母亲与小鱼》三篇文章。
然后,先以《慈母情深》为典型案例对文本中的主题呈现方式进行精讲,再让学生们自由阅读略读其他文本,看看其他文本中是否也是用此种方式表达母爱的无私的。
三、利用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对人物有更全面和透彻的分析,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者是书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将相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故事,阅读《史记》中的故事;教师在讲解完《草船借箭》后,可以为学生讲解更多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有勇有谋的人物性格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除此以外,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临死的严监生》后,让学生分析严监生吝啬的性格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阅读《临死前的葛朗台》这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最后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学生提供不同版本的《儒林外史》,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之后让小组间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仔细听听组内其他成员是怎么理解的,吸取别人好的意见和看法,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一本书的教学内容,阅读更多课本以外好的文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素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根据单元的写作要求来进行课文阅读拓展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在每个单元结束的部分都会有和单元主题所相符合的写作训练,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可以在写作课开始之前向学生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这是将课内阅读和课文阅读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为了写出更加优质的文章,小学生的阅读欲望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激发,然后将课外阅读的内容体现在自己的作文当中,就拿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写作内容来说,写作的内容要求是我家的小狗,除了教材当中所给的课文之外,学生可以进行选择的课文阅读素材是很多的,因为小狗是人类的朋友,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学生有很多可以和小狗进行接触的机会,通过对课文文章的阅读,自己在生活中对小狗的观察印象也会加深,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在进行写作时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应深入课程研究,不断开放阅读教学,并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利用课内阅读内容的拓展及课内方法的沟通,实现课内外阅读的和谐衔接与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贾红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89-90.
[2]李奕辛.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探究[J].学周刊,2019(29):68.
[3]吴艳.聚焦课内外阅读,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