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蒋国霞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蒋国霞
[导读] 探索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来说,不仅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是小学语文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认清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因此,探索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体制的深入推行,小学语文教师对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改革,加大语文教学的创新力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由以往的单一化模式逐渐演变为多元化、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必须要看到,教学模式的改变是要建立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化课堂,以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施,使得学生能够高效化地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能力,拓展小学生语文知识视野,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逐步提升。
1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语文教师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度没有对做到平衡把握。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没有理解到位,认为语文课堂就是学生的天下。语文教师为了课堂准备的资料和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搜集了课程教材相关的大量材料,同时还准备了很多发散性的资料。语文课堂上教师洋洋洒洒,课堂也热热闹闹,但是上完课,学生的头脑里没有重点,好像什么都学了,却什么内容都不深刻,一转眼就忘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就是教师没有平衡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课堂形式和课堂内容方面缺乏更紧密的融合,导致语文课堂效率较低。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忽视了习惯和学法培养。语文课堂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渗透的过程,因此除了语文教材内容的传授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态度、习惯和方法。而实际当中,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注重学生听明白没有,记清楚没有,生怕漏掉了一个生词、语句,但是却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和习惯给予纠正和指导。学生们离开了语文教师,离开了语文课堂就没有好的方法和习惯进行主动学习,这种情况下的语文课堂也难以称得上是高效课堂。
2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2.1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加思考
合理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对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从而收获有效的知识。为了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环节,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创设出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之后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通过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提问,学生也可以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并且学生努力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逻辑思维也是一种锻炼,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述《荷花》这一课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带着指定的问题与疑问进行课文朗读,并从课文中找到问题答案。问题可以是“荷花的颜色”“荷花的种植地点”“荷花是都代表了某种思想情感”等。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工作,从而对文章内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2.2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将班上的学生均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来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学生之间由于年龄相仿,更容易产生思维碰撞,擦出火花,所以借助小组讨论不仅可以实现相互促进与共同进步,还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其实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学生之间可能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没有必要让教师在课堂上重复多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可以减少重复教导某一内容的时间,并用这一时间去教授新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一课文内容时,可以为每个组安排好相应的学习任务,另外在分组时,为了保证每个组别的能力均衡,都分配了一到两名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带领。任务下达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让学生通过组内的合作讨论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之后让每组学生派出代表讲解本组的探究结果,再由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最后做出总结。这一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而且组内讨论的过程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积极影响。
2.3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努力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突进以及教学技术不断提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日期明显。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小学的教学工作。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强化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各类语文综合知识竞赛、阅读分享会以及作文竞赛等活动,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学习语文知识,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讲述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通讨论,同时向学生布置任务,在课后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出。在课文讲解的时候,师生可以共同讨论分析,组织学生大胆讨论,自由发挥,这样来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并且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我是小老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前五分钟讲述一个故事,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对学生讲述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指出,并做出示范,这样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在学中有教、教中有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高得到提升。
2.4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想要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离不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够确保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能够深入挖掘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涵,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时,教师可以结合古诗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诗人为什么在此山中却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相似的事情?这样一来,能够将生活中的事情引入到教学中,不仅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反而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束语
随着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日益优化和完善,语文教师还要对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借助评价体系找出不足的地方,形成正反馈,调整策略,推动语文课堂成为越来越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思想与方法”运用地现实思考[J].亚太教育,2016(17):197-197.
[2]黄四凡.关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若干思考[J].课外语文,2016(18):2-2.

【作者简介】姓名蒋国霞(1987.0925),性别女,籍贯(浙江省长兴县),本科,中小学二级,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