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观念”下“家国情怀”素养落实初探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周玉英
[导读]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需要逐步深入实践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需要逐步深入实践。文章以高中学生熟知的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知识,用不同时段的、围绕着家国情怀主题的两个案例,加以说明历史学科素养的实践落实。
关键词: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学科素养 落实初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提出,“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学生认识历史必须具备的重要观念,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价值追求的目标。但是家国情怀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空条件下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社会现实交融后人类的情感追求和体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本文以高中学生熟知的知识事件、历史典故、历史知识,用两个案例浅谈“家国情怀”素养随着时空的变化,是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的,进行初步探索。
案例一
古代“忠孝一体”观念下,“家国情怀”素养的落实。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旨在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能够认识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人物不在少数,如果逐一叙述,略显繁琐,在此精选典型历史史料、历史典故,辅以情景材料设置连环问题,把不同时空下的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巧妙链接。
材料一、中国古代典型忠孝英雄历史典故、历史事件简介
        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有“苏武牧羊”的典故。他的行为为汉代解决了北方匈奴问题。
北宋末年,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稳定被封为“忠武”将军。
明朝,戚继光东南沿海抗倭名将、北方抗击蒙古族内犯,抗倭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抗蒙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猛汉民族的和平发展。明清之际,郑成功东南抗清、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被封“忠孝伯”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领土和政权的完整。
问题1、材料一中的史料主要要解决当时中国的何种问题?
材料二、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问题2、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问题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古人的“家国情怀”价值观体现在忠孝方面,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所给史料的信息,设置情景问题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取如下的信息:材料一中的史料主要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忠孝”的伦理观念根深蒂固,
案例二
近代外来先进思想浸润着“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家国情怀”的时代体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对历史事物有准确的理解。”近代中国由于外族入侵,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于亡国亡种的境地。时代的变化为 “家国情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近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受外来先进思想的影响,“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家国情怀”的时代主题。为此,特别设计了一个体现近代以来,中国人围绕着“救国图存”主题进行探索的思想演变过程简表,如下:


 
        表格纵向体现时空的先后关系,横向是特定时间空间下的中国思想的内容,纵横相交呈现出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思想的演变,在演变中体现了近代中国人(社会的不同阶层)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人思想的演变受到外来先进的影响很大。
        合作探究:1从表中国际背景、救国主张两栏内容中,指出近代中国人思想演变过程中,受到何种思想的影响?
2 从表中阶层派别、主要实践两栏内容,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何种情怀?为什么这种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表格中的信息,并根据问题,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中国,开始放眼世界,积极主动地学习外来先进的思想,并且在中国进行实践。经过不断的实践,中国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践过程中始终有“爱国主义情怀”在支撑着中国人在前行。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熟知的历史知识、历史典故、历史事件,把它们放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下,围绕着“家国情怀”的主题,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时空去体验这些情怀,从而培养他(她)们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主要参考文献:
1、《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凤光宇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年5月版。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方案(2017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年版。
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5):38-44
4、《戚继光大传》范中义 海洋出版社 2015年8月版
5、《郑成功传》吴高飞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