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班导师”工作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杨彦红
[导读] 为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摘要:为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根据国务院、教育部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并结合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实际情况,阐述了“班导师”工作的必要性,并根据自身工作实践中的体会探讨了高职生的特征、班导师工作的方法与途径以及对班导师工作进一步的思考等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班导师; 实践;工作方法

        一、引言
        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从顶层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肯定职业教育行业重要性,对职业教育行业规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侧面反映出高质量专业性技术人才的紧缺性。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如今,大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个性越来越鲜明,传统的批量式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化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面临诸多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制、培养模式等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生的教育质量,建立班导师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中科低碳系能源技术学院自2018年起全面实施班导师制,笔者是指导19级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专业的七名学生。一般每七个学生配备一名班导师,从新生入学开始,三年为一周期,这对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作为高职生,在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及人生追求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感强,情感极其脆弱
        ??进入大学学习是令每一个学生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事情,但高职学生在具有这种情感的同时,与周围的本科生相比,总会有一种无形的自卑感,且情感上敏感、脆弱。这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与本科生相比,自己没有文凭上的优势,他们是本科,而我们是专科,所以“低人一等”所造成的。同时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不高,就业与继续升学深造的局限,更促进了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这种不良心态往往会导致部分学生人际关系敏感,一些男同学急躁、易怒,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过激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二)自身对就读高职认识不明确,悲观、厌学,心理压力大
        ??部分高职学生并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自己所学专业也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力。他们中有的是在高考成绩不理想时因没有信心复读而选择了高职院校,有的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还有一部分同学只是为了应付父母而来高职读书。这种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不符的情况使他们不能调整心态面对现实,造成了他们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悲观、厌学、混日子的消极心理。
        三、班导师工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
        鉴于高职生诸多的问题,而班导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心理距离最近,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班导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人才培养是班导师工作的重点
        人才培养是班导师工作的目标。作为班导师要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部培养过程,了解学院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其专业志向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这些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始终存在一个专业认同的问题。因此,班导师在制定工作目标时,要尽早了解学生的专业志向,恰当地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工作,以便使这些学生提前进入专业学习状态。班导师要擅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社会阅历,结合专业主任制的改革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及职业生涯规划和实习、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科学构建知识结构,确立发展方向,培养专业技能,拓展自我优势,力求真正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就业的导师以及人生目标的指路人。
        (二)班导师工作的方法、途径
                1、班导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新生入学后不久,对学生都要全体集中起来进行以下四个主题的座谈:1)“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专业介绍,座谈前通常先进行一次讨论会,根据讨论会上发现的或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更新、完善好专业介绍资料。2)为什么要读大学。

以引导学生明白读大学的长远意义。通常在第一学期期中考前进行,因为同时要宣扬“诚信比分数更重要”“人格比金钱更重要”的理念,从而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考风。3)该怎样度过“我的大学”。鼓励学生听好每一堂课,科学安排时间、积极参加校园和社会公益活动,多去图书馆、多阅读、勤思考,处理好与同学、室友的关系以及正在或可能遇到的恋爱问题。通常在第一学年中,也就是大学生涯的第一个寒假前进行,因为同时要进行“如何度过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的引导、教育工作。4)如何规划未来的人生。笔者精选了20句格言,分“热爱生命”“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四个栏目,促进学生思索“我的一生该怎样度过”。通常在第一学年末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第一个暑假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并初步撰写“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报告”。
                2、全面把握学生的阶段性特征,有效实施重点教育工作
        班导师工作的方法、途径,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并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征,不断丰富、更新、完善,笔者的工作实践中用过的方式有:在写作方面,要求所有学生对听过的绿洲讲坛的讲座、座谈会等以新闻稿的形式或心得体会的方式写出来并一对一指导写作上的技巧。在专业层面,要求学生就某一个知识点写一篇小论文,或者做成PPT现场讲解。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定期推荐优秀视频、优秀书籍等等。与学生一起听一节专业课,上一次自习课。在生活方面,通过一对一面谈,走访学生宿舍,约见部分学生在办公室、食堂、图书馆、草坪谈心,电话、Email沟通,建立QQ群、微信群。与学生一起吃一次中餐。一般,每学期初向学生公布并提醒大家核对、牢记班导师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号码、邮箱号码等,公布每周不少于2h的固定办公室接待时间。收集、打印学生的课程表、学生的联系方式和生源情况,一直随身携带;每学期结束后,会主动了解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状况,针对性地找个别学生谈话、指导。
        四、进一步做好班导师工作的思考
         (一)班导师要乐于并善于不断学习。
         当今时代一切事物飞速发展,新的事物、理念、思想和知识层出不穷。高职院校的班导师又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班导师,他们应该是具备“双师素质”的技能型教师。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在教学中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果职业院校的教师只会泛谈理论,而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就无法紧扣专业实际。反之如果他们虽有专业技能,也具备实践经验,但缺乏专业理论,不懂教学规律,就无法使所传授的知识得到升华。
         (二)班导师要提升人格魅力与凝聚力。
         就需要班导师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和政治素养。只有这样,班导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行为表率堪为“师表”,才能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之精髓,才不愧为人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沟通中的非语言交流也许比语言交流更为重要,所以班导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仪容仪态、肢体语言,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三)强化与辅导员工作的融合
                辅导员和班导师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中最为基层、最为活跃的教育管理力量,直接面对学生,具体开展工作,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对于辅导员来说,实行班导师制,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化,更加完善。与辅导员不同,班导师是在各班级配备学历层次高、专业指导性强的骨干教师,他们将依托专业优势,负责指导学生学习和就业实践。二者需紧密配合,在诸如安全、心理健康、奖助学金评定等重大问题方面加强沟通与交流,切忌相互推诿。
        五、结语
        大学三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为学生配备班导师,提供有效的学业、专业指导,人生、职业规划指导,心理、思想引导,使课内和课外教育相结合,使专业教育和学生的人格与价值观的培育相结合,对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健康向上的人生基础,为祖国培养德才兼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黄世虎.新时期高校班导师工作新思路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8,(8).        
[3]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杨彦红,1986.08/26,女,汉族,甘肃秦安人。单位名称,武威职业学院, 职称:物探工程师,本科学历,核科学技术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