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鲁晓锋
[导读] 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素质与能力都是在学校中逐渐形成的
        摘要: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素质与能力都是在学校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学校应该加强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以便让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多对自身未来发展有益的技能,实现全面、终身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以引导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良好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学科,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而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合理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以便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教师,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不强,从而在教学中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法,阻碍到教学发展。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严重阻碍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是应用口头讲述的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学生只能被动接收。而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很多都偏理论,所以如果教师盲目应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将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很不理想。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抗拒心理,对其未来学习发展极为不利。
(二)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初中学校和教师都因为道德与法治不属于重点考试范围,从而对其不是很重视,在具体教学中对其比较忽视,甚至任由其他课程教师占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课时【1】。而且就从整体情况来看,还有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是本专业教师担任,而是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再加上初中课时比较紧张,所以兼任教师往往无暇顾及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没能将时间、精力等投入进去,自然难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看,其中存在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再加上教师盲目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从而导致课堂氛围十分枯燥无趣,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应试教育导向下,学生也逐渐产生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的不良思想,从而在具体学习中,大都侧重于考试重点科目的学习,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比较忽视,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直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习其他课程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自然更加无从提及。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照本宣科,盲目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样导致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针对此,教师可以积极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入相关情境案例,这样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憧憬美好集体”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而学生要想获得更好的表演效果,必须得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至表演中。

除此之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如2016年奥运会期间有一个段子就非常流行:女队排球将观众打哭了,男篮队将自己打哭了,乒乓球队将对手打哭了,而男足只能待在家中自己哭。然后让学生在此案例情境下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必定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而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于本课程的知识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
(二)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其就好比是漆黑夜空中的一盏明灯,一直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得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不会迷路,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与核心素养的提升【3】。因此,初中学校应该加强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自身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首先就是从学校方面来说,应该多为优秀教师提供出外进修的机会,然后等其回来之后再组织本校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以便推动教师共同进步与发展。其次,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重规范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切忌墨守成规。具体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名师教学视频来充实自身,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一些相关培训班,多与本校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必定能够很好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师资力量,促使核心素养培养更好的实现。
(三)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十分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再盲目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那不仅难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阻碍到核心素养培养,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组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便十分合适,这样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度,推动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在具体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合理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明确活动目标,然后朝着目标不断前进与探索。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小组合作方式有效结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任务的完成,以便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法不可犯”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现场观看出庭审场景,或者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此进行演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四)增强教学互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往往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然后向学生强硬灌输理论知识,不允许学生有丝毫质疑,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严重不足,课堂氛围显得死气沉沉,核心素养培养沦为空谈。针对此,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做出相应的改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享自己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以便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网络改变世界”之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网络的优势进行讨论交流,之后再让学生从反方向再一次的进行谈论。而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并且适时提出一些关键性的引导语言,使得学生的讨论方向不偏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传统课堂注入新鲜活力,而且还能很好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促使其核心素养更好的形成,达成理想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成,需要教师长期系统的努力和渗透。针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素质,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并且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沟通交流,以便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更好的形成,为其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月嫦.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000(035):P.52-53.
[2]钟惜喜.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探究[J]. 学园, 2019,08(2):138-139.
[3]胡养兵.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探究[J]. 神州, 2019(22):128-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