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升学压力,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相当严重,学困生所占比例居多,结合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发现有近40%的学生比较轻,近16%的学生比较严重,近4%的学生心理问题严重,而这些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占大多数,大约占85%以上,其表现形式多样,比如:1、某天学生甲满腹委屈诉说一直很努力但成绩上不去,越努力成绩越差。2、某天学生乙突然和老师说不会做题对不起老师的表情怪异语无伦次的话。3、学生丙把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结果成绩倒数。4、学生丁心情烦燥无法学习。5、其他如纪律涣散,发呆不知做什么,性情偏激,自卑等各种形式。这类学生应该给与密切关注,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针对这些情况,主要对努力型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些思考,与同行们商榷。
一、从学习效率的角度上进行分析
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注重细节观察,聚焦,然后采用谈话方式和家长沟通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并与学优生对比。
1、“假努力”学困生,优秀的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一直在埋头苦读,他们非常重视学习效率,究其原因重要的一项是时间管理,“假努力”与“真勤奋”在时间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高中的生活是紧张又充实的,学优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往往比较快,理解的也比较深,同样的时间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层面的发现,提出的疑问有质量,对这些学生调查发现,他们能发现学习的重点在哪,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这在时间管理中他们做到了要事为先,并融入生活,这些事情在学优生眼里要么形成了习惯,要么学会了提前思考,提前准备。学困生这方面明显做得不足,同样的时间里,他们停留于浅显的认知里,问的问题比较粗浅,甚至跟风问问题,问完后仍然一知半解,于是把内容很勤快的采用不费脑的方式记在了笔记上,累且低效,严重点说,这就是假努力。
2、注意力集中程度弱,在时间利用与效率中,同样的一节课,努力型学困生表面上完整坚持了一节课,注意力明显不足,如小动作多,注意力分散,强撑着不瞌睡,老师板书什么他们记什么,发呆幻想等等。这现象比较符合“二八定律”,高付出低收获。学优生在这方面要少的多。由此可见,学困生的弱势就在于对时间的精细化把握,该学习时则用心好好学,大多数学困生在这方面和学优生存在较大差距。
3、反馈时间和积累时间安排不当,归纳、总结、调整、计划适合安排在学习效率地的时间。背诵、记忆、复习、提升适合用在高效率的碎片时间。
4、其他学困生表现 边做边看答案,低水平重复,难以突破。一味追求难题,眼高手低。贪多求全,数量不代表质量。贪玩又虚荣装模作样。
通过与学生谈话和家长的沟通,形成学困生的因素较多,主要存在家庭教育和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目前对孩子的教育家庭学校都很重视,但更多的是重视成绩,家长强调的往往是成绩要好和听话,生活方面全力供给,但缺乏具体指导。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努力的学困生眼里,守好纪律很容易,做个努力学习的姿态也很容易,唯有优秀的成绩难以实现,很多学生比较迷茫,努力学习而不得其法,看到好的学习方法却不会应用,但舍不得放弃,唯有努力让自己不闲着希望下次能提升,于是循环着低品质的勤奋。这样带来的结果是要么痛苦的坚持,要么忘了初心,选择了放弃,接踵而来的是纪律涣散,不思进取,自卑,沉迷网络找自信,做有极端倾向的“仙人掌”掩饰内心的脆弱。
这类学生问题的解决贵在指导以及针对性训练,习惯不是一时可以更正,并不是让他们明白了就能解决的,多次的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成就感,及时表扬他们真正的进步和跟踪管理及时指导是不错的方法。
二、从学习障碍的角度上进行分析
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学生偏科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努力能自己克服的这类学生更多的属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和对该学科兴趣,这里不多分析。还有另一类偏科严重的学生,优势科目成绩优秀,弱势科目一塌糊涂,平时也很努力,但参差不齐的成绩使得该生列入学困生行列,给这类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心理。采用谈话方式和家长沟通方式深入了解发现,这类学生存在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出现明显的困难和障碍,主要有以下特征:
1、认知能力落后,主要体现为视觉学习能力落后,听觉学习能力落后,注意力落后,记忆力落后,元认知能力落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做图像题,空间想象能力差,认真听一遍内容别人能记住自己记不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枯燥的文字记不住,不会总结等都属于认知能力落后的表现。
2、学习环节上有障碍,主要体现在阅读障碍,书写困难,数字困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理解推理能力弱,学过的知识忘得快,字体潦草不匀称,计算能力差。
3、这些学生从学习能力上又可以分为(1)整体型困难学生,学习能力差,各科成绩都不强,成绩也不是倒数,不过学习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水平不高。(2)暂时性困难学生,有的偏科偏的稳定,有的偏科有一定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行为上的问题。(3)动力型困难学生,内在的学习懒惰,管得严时认真学,放松管理时就消极应付,主要体现在纪律约束下的被动学习、动力不足。(4)能力型学困生,总成绩中等或偏下,存在1-2个学科偏科而其他学科又无明显优势现象,可贵的是他们学习动机强,意志力较强。
从生理上来说,有严重学习障碍学困生是大脑神经控制功能发展落后,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容易被家长忽视,这样的根本问题不解决,光靠孩子的努力是不管用的,最好把孩子送到专业机构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
面对这些学生,要和学生、家长经常沟通,不能一味地训斥和惩罚,这样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举个简单例子,刚满月的孩子在哭泣,你给他两巴掌,他还在哭。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认为他们不努力,应该仔细了解原因,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和技能障碍,以免引发更多的心理疾病。当学生委屈时,困惑时,更需要的给与他们安慰,鼓励和指导。甚至有必要进行跟踪训练。比如他们的弱项取得了进步,不妨及时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以刺激这方面的反应能力。或者做一些小游戏训练手脑协调能力、听觉注意力、猜谜,思维训练等,特别强调的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做到真正的跟踪反馈。
总之,对努力型学困生的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发现这类学生多给与关爱和指导,用心倾听它们的心声,注重细节,密切关注,及时沟通努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洪玲. 乐当心灵垃圾车[J]. 医食参考, 2009(12):1-1.
[2]王云路. 孩子到底是“假努力”还是“真勤奋”[J]. 中国家校合作教育, 2017(3):4-4.
[3]秦波 彭健. 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研究刍议[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121-124.
[4]张艳慧. 谈数学学习障碍[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0):342-342.
[5]吴增强,段蕙芬,沈之菲,徐芒迪,徐自生. 学业不良学生类型与特点的聚类分析[J]. 心理学报, 1994(01):92-100.
[6]周忠明. 动力型困难学生:关注家庭教育[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