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访谈法就大一新生遇到的适应性问题进行探讨,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今后的辅导员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表明,大学生新生适应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高校教师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同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变化,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新生适应;思想政治;案例
一、案例简介
张同学,来自农村,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本人不爱说话,较为腼腆。开学初期便遇到了不适应现象,他难以处理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到办公室找辅导员诉说情况,希望得到帮助。一方面,张同学想要与寝室的同学们同进同出,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保持亲密的室友关系;另一方面,张同学本身比较上进,每次上课时间快到了,室友们才慢慢悠悠地出宿舍门,每次到教室不是“压哨”就是迟到,受到任课老师的点名批评,其他同学不以为意,张同学心理压力却很大。此外,室友喜欢在宿舍熬夜打游戏,而张同学本人觉得打游戏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父母辛苦供自己读书,如果和室友一起打游戏,他心里会产生很强的负罪感。但是,如果不和室友一起玩,又显得自己格格不入。张同学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二、案例分析
作为辅导员,通过与张同学进行交谈,发现张同学遇到了各种新生适应问题。张同学其实是一个积极上进、善良友好、简单纯粹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从小生活在农村,张同学有一点自卑。此外,由于他是全家唯一一个大学生,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张同学自身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就本次张同学的求助问题,要认真分析他出现问题的症结,展开以下几点分析:
1.学习压力大。从高中经过高考进入大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张同学没有适应这一转变,学习压力大。大学是大学生学习本领、增长才干的重要时期,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和高中具有很多不同,高中时期学生全身心地备战高考,心无旁骛,志在战胜高考,取得好成绩。而大学的主要任务虽然还是学习,但是学习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如果采用高中时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待大学学习,势必会产生不适应。
2.缺乏社会支持。张同学性格较为腼腆,平常不会主动结交朋友。高中时期一心学习,有目标感,不会感到孤独。上大学以后,学业没有那么繁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和规划,张同学感到很迷茫。由于不善于交朋友,朋友本身也不多,也不愿意和家里人沟通,张同学缺乏倾诉的情感出口,缺乏家庭、朋友的支持。因此,张同学把室友关系看得很重要,希望得到室友们的认可和喜爱。
3.自卑心理。张同学家庭经济困难,从小生活在农村,进入大学后身边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物质条件存在较大反差,加上本身性格较为内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4.目标感缺失。张同学着眼于室友关系的细节,很大程度上说明张同学对自己今后想要做的事情缺乏清楚的认识。一个人只有树立清晰的目标,才能将自身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这件重要的事情上,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进而可以带动身边的朋友共同努力、积极进取,实现人生价值。
三、 解决方法
(一)用心倾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倾听是交流的前提。在学生诉说自己的困难时,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学生,更不能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指导学生。
在交谈过程中,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取得学生的信任,将最真实的感受告诉我们。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张同学的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村人,忙于打工赚钱,不善于表达情感,张同学缺乏足够的父爱和母爱。虽然张同学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但是他还是不自觉地觉得自己有些孤单。同时,张同学觉得上课迟到或打游戏是不好好学习的表现,这样做很对不起父母为他的付出。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张同学主动思考高中与大学的异同,正确对待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从而使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二)用爱感化,给予足够的支持
通过与张同学的交流,我了解到张同学缺乏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因此,在家庭支持层面,引导张同学理性看待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每对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是不同的。父母努力工作,也是想要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以另一种方式在支持和爱护他。同时,引导张同学每周主动与父母电话联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从中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亲情。另外,和张同学宿舍的同学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张同学目前的困难和处境,希望寝室同学共同帮助张同学,给予其温暖的帮助和支持。
(三)赏识学生,增强自信
对待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扬长补短,激发学生的潜力。通过交流我了解到,张同学具有很好的运动天赋,擅长打篮球。在新生篮球赛中,鼓励张同学主动加入班级篮球队,凭借着优秀的球技,张同学稳定发挥,为班争光,获得了同学们的赞叹。此外,张同学认真细心,对数字的敏感度高。在日常学生工作中,邀请张同学加入,奉献自己的力量,张同学十分乐意,并感到被需要的快乐。慢慢的,张同学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动员寝室同学积极进取,共同进步,寝室的所有同学上课都不再磨磨蹭蹭了,组团打游戏的情况也有所好转。
(四)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重要。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加以引导,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日后的成才与发展。通过与张同学的几次交谈,发现张同学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引导张同学多关注国家时事政治,多读有益书籍,多观看经典电影,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等,拓宽了张同学的视野,有益于其全面发展。
四、后续思考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不同性格的学生,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活泼有的沉静,学生气质类型不同,但没有优劣之分[1],只要与他们平等地对话,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他们都能在某些方面成为很出色的人。比如案例中的张同学,本身性格较为腼腆,但是通过平等的方式与他交流,引导他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发挥他的特长优势,就能使一个本来被动的人转变为一个积极主动、带动身边朋友的人。
这个案例也启示我们,在学生管理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出勤、人身安全等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要给予关注。前期良好的心理干预有助于将不好的情绪扼杀在摇篮之中,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各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讲座、校园心理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实现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3][4]。
参考文献:
[1]戴汭含. 大学生寝室关系冲突的性格和气质分析[J]. 新西部, 2017, (12): 128,140.
[2]崔灿. 新时期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 2020, (12):70.
[3]张发年.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究[J]. 2020, (6): 59-60.
[4]李慧.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研究[J]. 2020, (6):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