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中段的教学重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开展教学改革是开展卓越课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然要求。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学生开始学习作文。要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还要根据日常需要,练习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可目前,在我们的课堂大多是重阅读轻写作,阅读与写作割裂,课堂上各种形式热闹地读,好像效果还不错;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教室里有的唉声叹气,有的摇笔头,都不知该从何下笔;即使勉强写出的话也很简单,不具体,更谈不上生动优美。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语言积累不够,积累的语言不知道如何运用,口语表达较弱,逻辑思维不强;学生没有形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没有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再加上对身边的人物、事物、现象等关注不够,造成作文时尤其是命题作文时不知从何处下手。
要解决这一教学中的难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必须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如何制定教学高质量导学单、如何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的角色定位等问题是课堂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尤其是学生的最初写作就是从模仿开始。在阅读中进行作文教学也是符合阅读对作文的迁移原理,这种迁移的大小,难易,取决于在阅读教学的效果的好坏。
一、小学语文“以读促写”的组织策略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课改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大家认为教学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小组合作的方法是注重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同时要充分运用“导学案”和“展示台”。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等4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分组时可以先确定组数,选定组长,在每个组里根据组数分成小组,可以有组长依次按1-4排位,同时制定小组的管理细则和奖励措施,提高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组长角色,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学习小组中,常常是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如可以设置纪律员,记录员,观察员。
在学习小组内部,一般应按自学——互学——展学——修改的程序开展学习,使每个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落实任务与责任,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心。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合作之前,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教师还应当注意培训孩子的合作意识,让优秀的孩子教会基础差一点的孩子,同时也是优秀孩子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多差生更多的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回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通过培训,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合作、沟通能力。
二、寻找“以读促写”的结合点
大文豪鲁迅这样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可见,多读、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就要树立“阅读为作文服务”的观念,从而以读导写,以写促读,以读促写。
所有教学活动都包括预设目标、落实目标和达成目标三个阶段。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和纲领,抓住这个“纲”课堂教学就能方向清楚、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效果显著。从这种意义上说,凡是教学目标都具有导教、导学的定向指导功能。同理,为了更好地发挥以读促写教学的导向功能,就需要遵循以读促写训练点的目标定向原则,中年级读写训练点的确定就要以自然段和意义段的仿写为主。
教材所选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不仅增加了学生规范化语言的积累,而且便于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中,可仿之“点”很多,教师可根据学段要求、单元习作或学生生活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精心指导,这样就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读导写”,不仅可使学生对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体会得更深刻,同时又指点了学生写作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和谐生成、发展。
那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着手读写结合的练习呢?
1.改写
强调学语言以积累为本,读书为本,数量在先,大量读书识文,才能由量变到质变。学生学习语言应在“巨大数量”语言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形成。语文学习不是“日日清”,而是“日后通”,不是“打一口井,而是挖一片坑”。书面语言的学习,如同口语的学习一样,让学生的眼睛浸润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润在书声中。在意会和表达运用之间,很多时候,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桥梁,那就是丰厚的阅读积累、阅读积淀。
2.课堂小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平时练笔指导。”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片段描写入手加强写作训练,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说写联动,手脑结合开启习作之旅。
3.养成习惯,在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例:写一写一个同学的优点。学生的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锦上添花。先学生自改作文,再同桌或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课堂交流,老师激发评赏的兴趣,启发自我评赏。
当然,以读促写,并非是每节课都要寻找“以读促写点”进行课内的写的训练,那样会占用学生很多的阅读感悟时间,致使阅读不深不透。以读促写,旨在通过寻找典型的、有价值的“以读促写点”帮助学生思维、表达,课内重学法,课后勤操练,阅读、作文并重,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
3、“以读促写”实施布骤
第一步:自学
这是阅读指导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中段学生可以做简单的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是将孩子的思维过程文字化,是一种学习能力。
第二步:互学
小学的阅读、作文教学以片段为基础,而在片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又尤为重要。通过一个字或词去揣摩、感受作者的感情,咬文嚼字,以字传意。这不仅是在教授孩子们炼字的作用,也是传授精读课文的方法,反复咀嚼,逐见其义。在《她是我的朋友》中,要求孩子们小组合作,(1)圈出表示动作、表情的词语(2)边读边做动作,边体会。 (3)小组合作,完成导学单的表格 。
在互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角度改变,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只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毫无创造力,互学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认知范围不断扩大,所以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比较活跃的。
第三步: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对于小学中段的孩子来说主要是模仿作者的形式和观察的视角、顺序等。小学课本中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可取之处,我们教师更应该多花时间去分析,找出每篇文章的写作点。
第四步:修改
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不能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这时候小组长的作文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小组的组织者和决策者,小组长要成为真正的“老师“,组织同学分享自己的作文,再请小组成员提出建议,或者相互学习。写出来、念出来、改出来、定下来,这四个步骤缺一不可。在写”考试卷子发下来“时,小组成员把自己的作文在组内进行分享,写作能力较强的孩子帮扶较困难的学生,而语言较贫乏的学生往往能向其他孩子借鉴一些好词佳句,大家在进行交流后不仅对自己的作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能帮助其他同学,一举两得。
在以上各个教学环节中,确立目标是指南,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探究为重点,组织交流达高潮,评议小结促深化,巩固练习测达标。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便于操作 ;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独立进行的课前预习活动;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个体充分的、独立的、自主的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之上。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契机。教师必须悉心创设民主交流的氛围,对学生个体的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评议小结是对上一环节中各小组的表现及探究结论进行综合性评价。我们还可以通过导学精要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是否达标。
长期坚持读写练习,从以上方面入手,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让语文素养的养成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