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则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写的关系,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以读促写,将阅读与写话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阅读与写话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1]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则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割裂读与写的关系,如果只是一味地读,没有写作为检验,则是无用的读;如果没有充分的读作为基础,写则无从谈起,因此要重视读与写结合,以读促写,实现读写共生,读写相长。
一、童享悦读,以读促写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而知识、思想和语言等方面积累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
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一二年级正是儿童阅读的黄金期,是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好时机。抓住儿童的阅读敏感期,激励孩子每天坚持阅读,将阅读进行到底,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阅读量,有了阅读的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为二年级孩子进行规范的书面语言训练做好铺垫。
一年级时,将孩子引入了阅读的大门,不少孩子在日复一日的阅读行为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一开始的对图画感兴趣,到现在对文字感兴趣;从一开始的读简单的绘本,到现在开始读绘本以外的课外书,如米小圈系列,小鲤鱼跳龙门系列,小猪唏哩呼噜、神奇校车系列等,加之《日有所诵》、《成语接龙》的熟读成诵使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阅读范围变广了,阅读能力也提高了,阅读行为得到了强化。通过一个学年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孩子们的阅读逐渐形成了自主行为。根据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孩子在阅读时能静心、专注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不仅让孩子提高了识字量,也积累了词汇量,同时也助于孩子养成专注的好习惯。
二、文本训练,读写共生
练笔是学习“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体现。课堂小练笔开辟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能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2]对于正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与发展的低段孩子而言,练笔同样重要。
孩子的课外读物丰富了,阅读习惯养成了,积累的语言词汇更多了,为写作力的产生和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孩子要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不仅要靠课内阅读做铺垫,同时也要靠课外学习来延伸,把课内阅读中习得的能力更进一步地运用到课外阅读。在课内外结合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写话能力才能不断地巩固提高。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勤读书。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为孩子班列出了整本书阅读书目,必读书目利用课堂阅读时间进行了导读课和分享课,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习得读书的方法,选读书目自行阅读,可以制作阅读手抄报和好书推荐卡。
写话方面,除了看图写话,想象写话,还可以从课内的词句和段落着手,指导孩子仿照《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句式写话,如:孩子们可以理解句式结构,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发挥想象这样仿写:
凤仙花妈妈有办法,
她让果壳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果壳炸开。
孩子们就弹着跳着奔向四面八方。
这样的语言训练形式简单,内容自由,即符合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又激发孩子们对仿写的兴趣。
在学习《妈妈睡了》这一课时,引导孩子仿照《妈妈睡了》这一课中的总分构段方式来进行仿写,可以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他人,既能对总分的构段方式有初步的认知,又能激励从文本走向生活,去观察生活的人和物。有的孩子这样仿写:
睡梦中的爸爸好累。爸爸的呼吸那么沉。鼾声如雷,像打雷似的。睡梦中的爸爸好慈祥。爸爸的嘴角调皮地上扬,好像在睡梦中,
爸爸又想好一个故事,等会儿将给我听……
多么形象生动,又多么童真。又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时,启发学生具体感悟文中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即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把石头写活。创设情境,让孩子当导游,模仿文中描写黄山奇石的片段,通过看图想象黄山还有哪些形状各异的石头,先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描述石头的样子,如“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等石头的外形。根据《父与子》漫画进行想象和续编故事,通过仿写和续编故事,激发孩子的写话的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制作“我喜爱的课外书”手抄报,进行解说和读书分享。
三、创画写话,读写相长
儿童是天生的画家,喜欢涂鸦的天性,丰富的想象力都可以助力写话训练。绘本是低龄儿童喜欢的读本,多彩的插画,充满想象力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在写话训练中,可以指导一年级学生仿照喜欢的绘本进行改编或续编,阅读量多的学生也可以进行自编。可以是师生合作创编绘本,也是可以同学合作编绘本,还可以亲子共编绘本,把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以自己喜欢的图画画下来,再用自己的喜欢的语言续编成不同的故事结局;也可以将自己经历过或知道的趣事画成彩图,配上几句简单的说明和介绍,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学期坚持下来,就能编成一本绘本册子,同学间可以互相借阅,这种创造性的写话,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创画写话的乐趣。
我国小语专家崔峦老师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充分地读,充分挖掘文本的语言训练点,多样化的写话能有效激发孩子阅读和写话的兴趣,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实现了用教材教语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需从课文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点,多种形式地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读写训练。[3]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徐杨清.《“以读促写”例谈》教育文化·综合.2014.3
[3]魏琳.《关注读写结合 提高语用能力》读写算.2015年第18期
作者简介:吕湘平(1984.12~),女,汉族,广东揭阳,本科学历,文学学士,一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自由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