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吴祖宏
[导读] 则需要教师对阅读内容进行整合,采用合理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
        摘要:在新课改之下,中小学的教学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上,对于阅读教学有了全新的要求,更倾向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改进,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教学特点。在以往的中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这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并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对于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则需要教师对阅读内容进行整合,采用合理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
        在语文学科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还能够陶冶学生的心性,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调整“期待视野”,则是增强阅读效果的关键,所以教师需要结合阅读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设计问题,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对此,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改变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之下,提倡“生本”理念,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在中小学教育中,对于语文阅读的教学,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倡良好的阅读环境,确保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因此,在课上,教师则需要秉持“生本”理念,以学生这个主体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辅导,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地进行阅读,增强阅读效果。例如,在《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则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问题,激活学生阅读的热情。设计的问题如下:1.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石头?2.这些石头的形状都是什么样的?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就会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分享自己的经历,此时教师将课文引入,带领学生走进黄山,探索黄山石头“奇”在哪里,这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深入文章探索答案,阅读效果自然得到了改善。
        二、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的阅读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僵化,在语文课上,互动环节缺乏有效性,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很难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做出正确的引导。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自控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在课堂上,并不能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所以,在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制定能够激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因此,对于中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则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保持兴奋的状态,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风筝》这篇文章时,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讲解课文,可以换成一种过渡式的引导。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有一颗爱玩的心,教师就可以组织放风筝活动,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放风筝的趣事,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然后再回归到课堂上。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增强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积极开展课后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和实施阅读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和语言的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在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精美的文章,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够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若想单纯的借助教材的资源,是不能够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因此,中小学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发挥出教材中阅读资源的价值,还要拓展阅读资源,积极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和资料,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其了解中国人民的去屈辱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另外,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下,学生不仅可以在图书馆阅读书籍,还可以使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在中小学的课程中,语文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一门课程,并且语文课程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功能。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点滴激活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然后选择中小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对阅读内容进行扩充,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馆》时,很多学生都去过故宫,或者在电视上看过,此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参观,再将文章引出来,此时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文章内容的熟悉感,更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生活的城市中,观察不同的桥梁,让学生真是地感受石拱桥的特点,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内容。这样还能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尤其是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更是非常地关键。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对于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关注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组织阅读教学,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倩.在阅读中感悟积累——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14):129-130.
        [2]郭居荣.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20(08):153-154.
        [3]李喜芳.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2020(0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