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共举 活写与摹写并行    ——阅读教学中的有效作文训练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张会芳
[导读] 基于多年实践探索,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将活写与摹写有机融合,总结出阅读教学中有效作文训练的途径。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常见现象:一方面是学生在单纯的阅读中学习很久,花了很多时间,浪费了很大的精力,付出了无数的劳动,却没有提高阅读能力,更不要说阅读对写作有什么帮助了;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写作总停滞在记流水帐的水平,一写作文,就只会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说——基于多年实践探索,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将活写与摹写有机融合,总结出阅读教学中有效作文训练的途径。
        关键词:联词成段练习 挖掘阅读深度 拓展思维广度 仿章法 积累背诵
怎么样做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得到训练?怎样才能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的合为一个整体?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呢?多年的教学经让我总结了如下几种在阅读课中进行有效作文训练的方法。
一、联词成段练习,打好用词为文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先要给学生以示范,然后让学生用联词成段的方式进行自我训练,以后每学一课都可以这样做。次数多了之后可以把“教师示范”这一环节去掉。
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中有如下词语:戳皲裂,挑剔脱臼雄赳赳温文尔雅,锲而不舍冥思苦想彬彬有礼。
我的教学流程是:解词,析字,听写,学生当堂记忆,检查记忆效果,布置作业:将上述词语联词成段,要求语句通顺,连贯,表达流畅,并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联想。当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用这些词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更改或复述。
有一个学生上交的作业是这样的:
冬天来了,小也的母亲的手被冷风一吹,像皲裂的干树皮,有一道道小口子。但她却没有看到手的冻伤。在工作之余,她仍然在冥思苦想着如何将小也培养成温文尔雅的有教养的青年。在家庭教育的困惑上,她选择了将自己的苦恼向邻居刘大叔请教。当她彬彬有礼的将自己做的烧饼送给刘大叔时,原本挑剔的刘大叔和蔼的将她邀请进屋,并自豪的向她讲起自己是如何锲而不舍培养儿子的经历。他又拿出一张盖有军营邮戳的名信片,说是他儿子从部队寄回来的。上面印的正是一队军人雄赳赳奔赴训练营地的情景。小也妈妈的心被震撼了。她谢了刘大叔。回家路上,她把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一个关节脱臼的乞讨老人,她知道,要想培养小也的爱心,她自己也得有一份爱心。
从上面这份作业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学生将课本中出现的生词,按老师的要求全部使用在一段文字中,并且使用的比较准确。在中学语文课中多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起到让学生继续学习词语的字音、字形、字义,增大词汇量,丰富词语的使用效果的作用,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在中学的延伸;这种教会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词语的方法可以锻炼学生更为流畅、通顺、丰富的表达。
二、挖掘阅读深度,拓展学生写作思维的广度。
在阅读教学完成任务后,可以结合阅读的内容进行新的拓展,扩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写扩写或续写。
我在七年级上册童话作品《犟龟》上完后,设计了两个作文片段练习。
1、设想小乌龟在路上还会遇到哪些动物的劝阻?比如它的死敌兔子,会说话的鹦鹉等等。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动物来劝阻小乌龟不要前进。写作时,语言风格和短文中心都不能背离原文。


2、课文最后说“小乌龟参加了有史以来最盛大最美丽的婚礼”,那么婚礼之后小乌龟是怎么回家的?请调动你的想象能力,让小乌龟顺利回家,要求写作时语言风格和短文中心不得背离原作。
我在批阅中发现了这样一篇短文:
小乌龟走啊走,它遇到了正站在枝头上唱歌的黄莺,得知了乌龟的行程,黄莺轻脆又傲慢的叫了起来:“我说小乌龟呀,真不知是该说你傻还是说你笨?狮子洞离这里有多远,你不是不知道。以你这小短腿,什么时候才能爬了去?你看,我有一双多么轻盈的翅膀,我都觉得路程太远。再说,参加狮王的婚礼,是不是得带上礼物!你有什么礼物?如果是我,到是有这美妙的歌喉……”说着,黄莺用它小巧的黄嘴梳理着漂亮的羽毛,然后唱起了动听的
歌。“放弃吧,坐下来听我唱一曲……”
小乌龟说:“我虽然慢,也不会唱歌,也没有给狮王准备礼物,但是很遗憾,我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说完,便又继续向前爬去。
从以上这段文字中加线的句子可以看出,小作者“轻脆”,“小巧的黄嘴梳理着漂亮的羽毛”这些词和句子,很好的表现出了夜莺这种鸟的特点,学生在写作时进行了合理的想象,赋予夜莺以傲慢的性格,并抓住动物本身的特点来设计语言,整个短文也没有背离原作的中心,语言风格与原作很相近。
三、仿文章写法,提升结构全文的能力。
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融入了作家们很多的写作智慧,其作品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本,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借鉴精妙的写法,不断的练习后再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多读多写文自工”,讲的正是这个道理。比如郭沫若先生的《石榴》一文,第一段开篇点题,直抒石榴树是最可爱的一种,从第二段到第六段,作者分别从枝干、叶片,花,小茄形的骨朵,花到果实的变化,果实这几个方面对石榴进行了描写,赞美其可爱,最后三段议论抒情,再一次抒发了对石榴赞美。这种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又简单,又易于模仿。在上完这一课后,完全可以让学生仿照其结构写一篇状物散文。当然学生的作文语言可能不够精美,但学生在作文的结构上一定会仿出个八九不离十。
四、提倡积累背诵,保障创作有无尽的源泉。
阅读的智慧和写作的能力来自于广泛的积累,深刻的阅读以及强化背诵。我们在指导学生创造性阅读中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学生模仿的范本,也成就了学生统筹全篇的能力,要尝试着让学生背诵现代文。当然,整篇背诵不太现实,我通常的做法是推荐优秀段落,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石榴》的第②、④、⑥段,《海燕》的第①、⑧段。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写作的层次,如《海燕》第①自然段作者是从小燕子的外形,在故乡生活的背景,飞翔,休息,与人之间的关系五个方面来写得,指导学生背诵这一段就达到了既积累语言又明了写作层次的作用。
在上完这一单元之后的状物散文练习中,有学生将《海燕》的第①段中描写小燕子外形的语言进行更改,变成自己作文写小狗的开头:“乌黑的一双大眼睛,美丽动人,活泼可爱,加上一双能耳听八方的耳朵,灵活敏捷的四肢,短小有力的尾巴,凑成了那样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我在作文讲评中对这个开头给予了肯定。因为这是个不太爱学习的孩子,能引导他爱上作文,并写出如此精彩的段落,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作文教学是一个慢而难出成绩的教学难点,虽然难,但是我们用心做了,就会有许多收获。对于生活经历越来越单一的中学生们,除了调动他们细心观察,用心品悟,积累生活素材之外,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读中有写,以写促读,灵活阅读,积极模仿,多写多练,学生自然会交上令我们满意的作文答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