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专注于情感的感同身受,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意识,并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浅显的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能受高尚的情感和乐趣的影响,发展个性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而进行更多的阅读。但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阶段许多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将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的现状,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一、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许多地方,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影响。在理解阅读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误解。 这些学校的语文老师普遍认为没有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一味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因为学生喜欢阅读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他们可以阅读尽可能多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在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方面,教师还是有必要进行指导的,教师应该认真把握好学生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现阶段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大多数同学不喜欢阅读课外书,尤其是男同学。即使是读过它的同学也很草率,很少有学生记笔记。另外,学生的阅读时间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较少。说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原因。还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传统的朗诵的教学方法很难得以开展。
(二)、阅读的读物不够丰富
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读古典小说。大多数学生对古典小说的认识都是来源于电视连续剧。例如,中国四大经典名著。
(三)、阅读环境不好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许多学校的留守儿童很多,他们靠购买有限的书籍来阅读。他们学习环境差。很难拥有一个家庭学校老师共同构建的良好阅读环境。只有少数父母具有文化素养,喜欢读书和看报纸,对学生产生积极和良好的影响。因此,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文化素养密切相关。在家庭文化浓厚的家庭环境中,有大量的书籍,报纸和期刊,可以供学生阅读,他们课外阅读状况良好。但是,没有书籍和报纸可以阅读的学生,课外阅读只是在纸上交谈。另外,学生的父母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喜欢读书,对孩子产生了微妙的积极影响。相反,学生的父母文化素养低下,爱好粗俗,则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教学对策
如果教师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就必须在此阶段分析学生的认知状况和学习实际。并从实际出发,结合阅读教学的实践经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教导学生欣赏文章的思想和内涵。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是阅读的基本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学生知识尚待开发。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阅读的教学。当前的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全面,不仅考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老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将学生带入桂林美丽的山水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桂林的迷人风光,激发学生思想情感。也让学生通过课文的描写手法掌握更多描述自然景观的技能。课文中不仅有描述自然风光的文章,而且还有用小学语言描述动物的文章,例如《翠鸟》,它通过细节描述了翠鸟的美丽,从而使学生树立关爱动物的观念,并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让学生以微妙的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保证,而且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应平时注意学生精神文明的培养,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美好品德,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美好品德。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例如,在《将相和》一文中,蔺相如为了国家而隐忍感动了廉颇,并使得廉颇因此负荆请罪。这篇文章激发了学生们对全局的思考,很好的教育了学生为了大义要有耐心和包容的思想感情。
(二)、增加课外阅读量
学生不仅应该在课堂学习中要认真阅读教科书中的内容,还要在课外进行阅读的学习活动,以增加知识并拓宽眼界和见识。但是,现在非法商家很多,只为赚钱而出版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书记刊物。因此,为了避免小学生盲目选择他们不应该看的书籍,与主动杜绝盗版出版物等违法行为,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认真的建议,耐心地指导学生应购买什么样的课外书,并允许学生在阅读后讨论和分享阅读后的感受。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换课外书来阅读和和交流。彼此共享和关怀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在交流阅读方面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天真无邪的书,使学生心地保持纯真与善良。
(三)、对学生阅读进行差异性划分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不同,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教学阅读时,教师不仅应该对待每个学生以“平等”。对于老师所进行讲解的课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已经理解了,我希望老师继续讲接下来的知识点。此时,一些老师便不管其他的同学有没有听听明白,而开始讲解一个知识点,从而使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理解,导致恶性循环。教师应认清与掌握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通过一系列方法改善差异,而不是忽略它。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研究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情况,然后向学生推荐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分开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
结束语: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在教室外读书时,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外阅读为中心环节,将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教学进行合理地整合与统筹。使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又完善课内阅读。只有当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达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时,小学生阅读教育的工作才可以真正的步入良性循环中。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J]. 孙映玲.亚太教育.2015(29)
[2]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 沈志雄.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4)
[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对策[J]. 荀以勇.教学与管理.2011(17)
[4]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 沈志雄.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