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知识的第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具备识字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性学科,所以学好语文课程是小学生们必须高度重视且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涵盖的知识比较丰富,涉及的知识体系比较庞大,所以学好语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秉持着对学生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专业能力,及时整改课堂模式,打造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前言: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提问能力、深度阅读的能力等。在小学高年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初中学习奠定基础。再者说,高年级的学生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能力普遍增强,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能够打破应试教育的壁垒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制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将应试教育理念贯彻到底,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考虑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而从语文素养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能够打破教师的教育壁垒,让教师的关注点进行改变,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去。
(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要交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有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以此作为教学的目的,更够让教师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展开教学,进而充分引导学生发展各项能力,进而获得全面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境教学是一种比较成熟而流行的教学方式,教师将情境教学法带入语文课堂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赏析能力,让学生在美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之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现在老师给你们猜个谜语吧!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1]。学生回答:是花生。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花生的图片,问学生: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呢?在这篇文章里,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什么?落花生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作者许地山的笔名,可是他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时光。
(二)围绕教学主题,开发多样化阅读资源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教师在语文教学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同时引入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拓展内容,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通过材料间的联系,而深入的思考,进而对文章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考虑本节课的内容很短,整体的教学内容也很单调,不能有效带动学生的多维度思考。所以教师可以引入天空、树林、雨露、阳光、花草、鱼虫等和本节课具有关联性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明白,世间万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由于其他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相联系,比如想到鸟儿就会想到天空,想到白云。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知识的联系性以及互通性。
(三)改写、扩写课文,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2]。所以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课文进行改写、扩写,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古诗词。学生几乎要将每一篇古诗词都背诵下来。一味的死记硬背通常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扩写。在学习《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翻译古诗的基础上先扩写这首诗。可以将这首诗写成一个小故事的形式。如,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漫天遍野都是银色的霜花,月亮渐渐睡去,偶尔能够听到乌鸦唱着凄凉的歌曲,仿佛在进行一个人的演唱会……经过这样的扩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诗句中重难点句子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喜爱。
(四)批注式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材料的时候,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段落时,在相应的位置上进行勾画,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想法以及产生疑惑的地方。阅读最大的魅力就是不同的人阅读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阅读方式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根据阅读随时抒发自己的感想,能进一步扎实学生的文字功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读课外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时, 在“迟做总比不做好”这个句子旁边写下:做事要趁早,努力要趁早,要努力践行自己说的话,即使做的晚了也要坚持去做。在“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在这句话旁边标注:这句话的引申义是什么呢?是说人要随着警醒自己,要随着做出改变么?抓住文章的重点句进行批注,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进行阅读有效性引导的需要[3]。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直接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进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响应新课标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角度出发,创设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然后学生在轻松的语文课堂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毕恩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合作能力[J].华夏教师,2019(32):8-9.
[2]欧阳红莲.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89.
[3]赵月.读写互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以“写”深化对“读”的理解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8(0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