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申屠莹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尤其小学语文越来越受到关注。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尤其小学语文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个小学教师都要重视的一件事。同时在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其中重要的关键。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有效落实,重视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在构建良好高效课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学应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更好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1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大多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视角上来进行的教学,这就可以让学生的兴趣与课堂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需要建立在师生良好互动之上的,应为只有这样“教与学”之间才没有阻隔,使得学生乐于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现高度的思维膨胀,加强语文学习。最后,以学生为主体可以保证学生课堂上的主体性发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模式,部分知识点大多是通过一种死记硬背的形式来进行巩固。这也使得他们对于学习有着一种抵触心理。这不仅不利于语文的深入教学,同时也会作用到其他学科上。究其根本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被严重忽视。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会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在学习中也就表现得更为的主动,这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使高效课堂的有效展开。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2.1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的主要因素,建设和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打破教师课堂中心制,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开展语文教学。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是语文教学课堂的中心,课上主要以教师讲课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思维发散不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被动地听课,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语文教学水平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迎合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师要抛弃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内容安排中充分听取学生的建议,更具针对性地安排教学任务和教学的进度。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而不能过度控制和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予学生自己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思考,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2注重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一般遇到问题需要得到教师及时性的引导和解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合适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激发学生的语文求知欲望。以不同难度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强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小学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往往都是形象生动,画面感极强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的视频,小学生都是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的,这样的形式能够将枯燥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3构建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对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地障碍,所以需要教师将以往的那种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模式抛弃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学习中的长处要积极发现,以构建教学情境的模式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充分地激发出来,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涉及一些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的国内外名胜古迹,很多地区学生并没有去过。因此,如何让学生切身感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成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这些地方的场景播放出来,让那些历史悠久的人文建筑或者如画的环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视觉观赏和课文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对拉萨的喜爱。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自然风光以及风土人情进行与他人进行分享,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见识得到增长,这样就能牢固树立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4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地学以致用
        语文作为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也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性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为语文知识的深度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拓展小学生语文知识储备粮,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构建高效化的课堂教学,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倾尽全力。很多小学生家庭都饲养着各种各样的宠物,有猫狗、鱼虫、宠物鸟等,这些小动物都是人类很好的朋友和伙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宠物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总结出各种宠物的行为特点、性格爱好等,并将小动物的每天生活习性写出来。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知识没法有效地理解的情况,可以通过课后日常生活来深化理解,用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和事例来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一步地理解和消化。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全部的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来展开,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学科教育,2018(1):15-18.
        [2]李英杰.缩小城乡学生小学语文学科学业水平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8(6):17-21.
        [3]吴锁俊.让课堂活起来――浅谈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9(1):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