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而阅读兴趣无疑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情境教学,课堂评价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精挑细选的作品,它们或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或透露出丰富的情感,从这个角度来看,阅读是件趣事,学生可在文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尽情的享受文本所带来的心灵震撼和审美体验。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而阅读能力的发展在于学生阅读兴趣的高低。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对文本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再加上教师的不重视,导致阅读教学华而不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引导者,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趣味导入、激情探究、多媒体辅助、加强课外阅读、完善教学评价”这五个角度入手,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趣味导入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阅读兴趣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把握学生心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导入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阵地,优化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为深入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我会事先准备一个花生,并让学生课堂上仔细观察,说一说对花生的了解,并提问学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呢?以此来揭示课题。之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以此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进而,我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感悟文章中花生的深刻寓意。最后,再进行总结和归纳,深化中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通过这样的方法,趣味性贯穿始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启迪学生智力,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二、激情探究
探究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失去了探究的热情,致使其探究和思考能力逐步下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产生直接“对话”的过程,需要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和理性的思考为支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让学生能够以极大的热情进入到文本探究中,促使其深入阅读,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文学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以“将”和“相”的官职大小比较作为导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总结大意,并为每个小故事添加一个小标题。进而,我再创设合理的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也可以通过排练“情景剧”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最后,我还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交流,后续可能发生的故事,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设置有效的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多媒体辅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多媒体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契合着学生学习心理,而且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一体化的优势,将阅读中的重难点部分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另外,也要利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四季之美”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会以多媒体的手段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精心设计教案,为学生播放四季的视频,从视觉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之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回答问题,如,“四季之美各自美在何处呢?”让学生细读课文,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最后,我再利用多媒体配乐诵读的优势,引导学生跟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另外,我还会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合理拓展知识,比如,为学生展示优秀的写景散文,让学生在与教材的对比中提高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如此一来,能够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四、加强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其阅读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学生不同的喜好为其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从而使课内外相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除了为学生讲述基础的教材内容外,还会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比如,确定本期的阅读主题为“亲情”,我会为学生准备若干本《爱的教育》,让学生以两人一本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展开阅读,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会营造安静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心灵的宁静。最后,让小组学生派一人谈一谈他们阅读到的内容以及阅读进度,并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构建书香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另外,我还会利用课下时间收集学生的阅读喜好,并为其推荐适当的阅读书目,如,名著类《三国演义》《红楼梦》;散文类《老舍散文精选》等,并让学生自主设计阅读目标,相互监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其文学素养。
五、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信心的重要途径。对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能够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满足感,从而培养自身持久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创新评价方式,以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拓宽评价的角度,从而让学生善于阅读,乐于阅读。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会从评价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我会精心为学生讲解古诗词中的基础知识,并引导其掌握“品读”的阅读方法,切实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面,我会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选择教材中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在课堂上背诵,看谁背的最富有情感。进而,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肯定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指出它们在节奏和韵律把握上的欠缺,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满足感。除此之外,我还会转换师生角色,以学生为评委,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看“自己的阅读水平”,或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需要明确的是,阅读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兴趣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长久保持学生阅读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今后教学中教师需要仔细斟酌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亮,田英.运用信息技术开辟小学阅读教学新天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9):128-129.
[2]李琳.小学语文教学对文本阅读兴趣的激发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19):237-238.
[3]陈爱云.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