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作文教学则是教师关注的主要方面。由于语文作文在考试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小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较少,对现实生活感触不深,所以不能很好完成写作文方面的任务。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研究相应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导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创新的越来越深入,新课程标准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作文教学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加强作文教学,有助于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但当前因作文教学方法以及手段等方面的束缚,小学作文学习难以获得实质性进步。一些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没有什么新意可言,需要广大教师重点研究教学方法的创新,以使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作文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但在对传统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分析中发现,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整体现状不容乐观,下面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写作模式单一、难以与生活相结合以及教师示范性不强等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1 写作模式单一
作文写作模式化是目前小学语文作文中的重要问题,其表现为一层不变的写作模式,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使小学生对写作只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套路里。教师应多开展语文写作课程,未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写作模式和题材,因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多种写作模式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其写作思维得到全方面的拓展。小学语文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作文示范并加以指导,最终实现语文写作教学目的。
1.2 难以与生活相结合
知识离不开生活,特别是小学语文写作更是与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却存在与生活脱轨的现象,使得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可能已经形成一种规模或是通过死记硬背其他文章内容而进行创新,严重者出现作文的内容大多是编造出来的,缺乏真实性。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降低小学生的作文质量,不利于未来的写作学习。
1.3 教师示范性不强
小学生通常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 应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加以引导,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对 写作学习有一个科学认识,最终实现语文写作教学目的。然 而,实际教学期间,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示范工作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例如,教学“寓情于景”方法的应用时,部分教师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对其含义进行详细讲解,但是例文示范却比较缺乏,增加了学习难度。
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们团队研究课题"双导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立足于"导方法"和"导本心"两个方面的融合,以课内或课外经典的阅读材料为范本,在积累中让孩子们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指导下让孩子们得到方法的引领,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在"新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习作能力有明显提升,下面笔者提出几点创新对策:
2.1 创新作文教学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教育者应充分的考虑自身实际的教学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引入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写作教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捕捉自身的情感共鸣点,进而将之表达于自身的作文之中。
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教育者可在其中引入较为先进的现代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法。教育者可用多媒体将作文教学所需要的相关素材转化成为图片、声音与文字结合的多种形式,让更为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作文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如在进行“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写作教学时,教育者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各种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通过视频和图片仔细观察各种动物的外貌、形态,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对之进行描述,再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梳理,将语言转化成文字。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难度会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写作的水平以及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将得到有效地提高。
2.2 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注入生活化元素
生活之中有写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材,是作文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教育者应予以重视。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育者应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来丰富自身的写作。贴近生活的写作素材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更易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的言之有物。如在落实“景物”写作教学时,教育者可组织班级内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郊外踏青;可在下课、放学时间组织班级内学生去公园、校园观察,让学生亲自去体会、感受、触碰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风景。再例如在亲情题材的写作中,老师便可启发学生通过现实生活去找寻亲人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候下雨天父亲一个遮风挡雨的背影、奶奶身上一件有补丁的衣服以及早上自己还是睡梦中隐约听到母亲铿锵有力的脚步声等,都可作为亲情为题材作文的写作切入点,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真正可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将会更有层次和针对性。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素材来源比较广泛,如报刊、杂志、电视新闻等都可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量,教育者可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在拓宽自身视野的同时,不断地反思自身的写作,并与其他名家相对比。
2.3 加强阅读教学的引导,丰富课外阅读材料
在写作教学中,丰富的阅读量是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措施;目前的语文课堂上,许多老师迫于考试压力,阅读教学中会重点讲述一些考试大纲之内的东西,有的老师甚至将不考的东西直接排出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从而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阅读视野。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选择与学生年龄特点基本相符,但由于阅读范围的狭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这就要求老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宽阅读内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阅读机会,让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又能够感受阅读材料中语言的应用技巧和语法的应用妙处,老师再进行深入的引导,将素材转化为自己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灵活应用。如在小学课文《少年闰土》的学习中,作者以一个富家少爷的角度,与无所不知的闰土形成对比,深入描述了一个无所不知、热爱生活、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形象;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老师还可深入引导一些和童年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形成对比:看看不同人群的童年都发生着什么样的趣事,我和他们的童年有着怎么样的区别?如此,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印象;在以后涉及童年的作文写作中,学生便可以此为素材,再充分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进行写作,如此,才能够使得自己的写作更加贴近生活,富有情感。
3 结论
综上可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在新课标关于小学生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开展,要结合学生实际写作情况进行指导。因此,为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水平,教师们需创新作文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注入生活化元素以及加强阅读教学的引导,丰富课外阅读材料等创新方法,在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作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建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2018.
[2]周晓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