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月5期   作者:赵其楠
[导读] 分析微课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而评估其应用价值


赵其楠
(德宏职业学院;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目的:分析微课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而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级我院的60名临床专业医学专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学生,对两组学生进行外科教学时,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则在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满意度和综合成绩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和综合成绩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还有利于促使学生的综合成绩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在临床教学中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微课;外科教学;应用
   
   外科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型学科,在实践中,外科常常会涉及到多个疾病系统,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进入社会后能快速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但大量的学习内容和繁杂的系统,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学习压力,影响学习效率。目前,外科教学多采用基于课堂的教学方法,和一般教学方法一样传统单一,而在当下社会体系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将微课融入外科教学中,能弥补常规教学的中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的缺陷,增加学生广度和深度,能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1]。在此,笔者选取2018级我院的60名临床专业医学专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微课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现做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8级我院的临床专业医学专科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名学生;其中,参照组男18名,女12名,年龄在22~25岁,平均年龄为(22.6±1.3)岁;实验组男17名,女13名,年龄在21~24岁,平均年龄(22.3±1.2)岁。两组学生均已知悉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方向,且表示同意接受本次实验。两组学生在基础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各一名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均是临床经验很丰富、操作技术水平很精湛的医师。其中,参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PPT作为辅助进行教学讲解,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考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另外配合微课进行外科教学。微课具有短小精炼、目标清晰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灵活利用微课,将微课和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从学习的不同维度进行解剖,增强学生对学习的重难点的理解,微课是作为学习辅助工具,其在教学中占用的比例应该是20%-30%,故微课的课件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不宜过长。外科是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对于需要操作和模拟的部分,通过微课中的模拟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微课的教学有其专业逻辑,对于初期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其建立学习的思维逻辑体系,例如在讲解常见的部位手术知识时,微课首先通过解读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到手术操作时需要的无菌环境和操作流程规范,找病变点、缝合、术后处理,引导学生将理论结合实践,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利用微课的共享性质,可以将微课分享给学生进行自主学生,由教师在线解答。同时,微课所包含的内容量很大,在课上无法展示,可以为学生建立学习账户,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推荐不同的学习课程,达到自主学习和老师教学相结合的目的,更好的服务于学习和实践。在同一个时期的学习之后,对参照组和实验组进行测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满意程度和综合成绩评分。其中,教学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等级,综合成绩评分包括理论知识评分和操作技术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程度比较 实验组的教学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人才在当今社会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下,我们对医学人才求贤若渴,从医生到护士、护工,甚至是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专业人才。但是,在过去,学生在课堂中大都是被动学习,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而没有更多的注重实践经验的沉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了独立思考能力,这种学习模式往往无法将重点知识融会贯通,常常会发生课后遗忘性的现象,这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在近年来,随着教育模式的创新,微课教学逐渐兴起,在此模式下教学课堂上不再是以老师为主导,而是更多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课堂中观看微课视频,课后反复研究其中知识技术点,以此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能从中参考借鉴相关的临床经验,锻炼开放性思维能力,为之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同时,复杂的外部环境也要求医学专业人士能做出相应改变,如及时改变医学教学方式,在疫情期间,学校无法正常开学,很多课程无法完成,微课教学模式以其灵活、形式多样的优势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就凸显出来[4],足不出户在家便能完成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在外科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对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微课在外科教学中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耀.微课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8.2(26):41-42.
   [2] 赵晓.探讨微课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6(32):89-90.
   [3] 菅志远,高义.普通外科教学创新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0(22):123-124.
   [4] 佟松,张浩民,鲍红光,王峰,赵春阳.微课教学模式在普通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22):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