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思雯? 厉艳梅? 王苗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肾内科;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指导联合临床路径护理对肾盂肾炎急性期的心理状况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指导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和焦虑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的心理状况评分和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况评分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指导联合临床路径护理对肾盂肾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提高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焦虑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指导;临床路径护理;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是常见的一种肾皮质和肾髓质急性感染的肾内科疾病,病因是病原体途经患者尿道、经淋巴道感染引起[1]。该疾病病发率较高,若不及时治疗,患者会出现尿痛、腰痛、尿频尿急、恶心及呕吐等症状,严重者会造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对患者的生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3],。该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的特点,护理过程中,若忽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患者则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患者康复。本次选择2018年2月-2019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指导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焦虑程度及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者,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对照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21±5.1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7例,高中学历患者9例,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9例;观察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8.34±5.5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6例,高中学历患者8例,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11例。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入院宣讲,介绍医院的环境、医生等,让患者填写入院登记信息,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指导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方法:①日常护理:清洁患者病房卫生,定时打开病房窗户通风透气;让患者多饮水,使其排尿次数增多;合理搭配患者的膳食,可适当为患者增加蛋白质、淀粉及糖类的食物,避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足情况。②个别护理:若患者处于妊娠期或经期,则叮嘱其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穿塑身内衣,同时要让其按时休息,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作息;若患者是中老年人或行动不便,则要协助患者在日常生活的行为,如大小便、刷牙、洗脸等。③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急性肾盂肾炎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方法,可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方式讲解;定期对患者的血液、尿液进行检测,若发现患者有二次感染的现象,则立即告知医师,遵医嘱处理。④认知护理:以口头咨询或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的患病时间、年龄、饮食习惯等进行了解,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⑤康复护理:在患者康复阶段,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规律的锻炼时间表,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相应的锻炼;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必要时可适当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使患者注意力得到转移,从而及减轻其焦虑程度;对于中老年患者或行动不便者,护理人员或家属可对其进行穴位按摩,对其血液流通有促进作用。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深入病房多与患者接触,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对于焦虑患者,应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必要时可对患者讲解该疾病的治愈成功案列与成功率,让患者看到希望的曙光,从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决心。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和焦虑程度进行比较。
有效率评价标准:患者恶心、呕吐、尿痛等症状完全消失,尿液中的致病细菌数量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患者恶心、呕吐、尿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尿液中的致病细菌数量基本恢复正常,则为有效;患者恶心、呕吐、尿痛等症状未见消失,尿检查与护理前无明显变化,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心理状况: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该量表共90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程度越低;
焦虑程度:使用SAS焦虑自测量表来评测,SAS焦虑自测量表共有20道小题,总分100分(总粗分×1.25)。49分以下,表示正常;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69分以上,则表示重度焦虑。分值越高,则表示焦虑程度越重。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比较后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3.讨论
急性肾盂肾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肾内科疾病,该疾病起病急,患者极易出现一下子腰疼、发烧等,有部分患者还表现出高烧39度以上、全身乏力、肉眼可见血尿、恶心等症状[4]。该疾病是上尿路被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导致肾盂肾盏发生炎症反应,当前,根据尿常规检查结果以及尿液细菌培养等方法,可将肾盂肾炎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5-6]。该疾病病发率高且多发于女性患者,具有不良反应强、病情反复的特点,对患者的生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对急性肾盂肾炎的护理多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虽然能较好的促进患者的恢复,但效果未达到理想状态。
观察组采用心理指导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如清洁患者个人卫生、增加其排尿次数和搭配营养均衡的膳食等,能减少患者受细菌感染的风险,同时合理的膳食能较好的补充患者体内流失的营养,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具有促进作用[7]。对患者的个别护理,如对行动不便者,协助其如厕、洗脸、刷牙等,既对患者个人卫生起到一定清洁作用,同时又增强了护患关系[8]。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普及急性肾盂肾炎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方法,使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有进一步认知,同时定期对患者的血液、尿液进行检测,能有效的及时发现和预防该疾病的二次复发[9]。护理前,观察组的心理状况评分和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况评分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向患者咨询其病情、饮食习惯等,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能一定程度的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同时对患者进行自我心理及焦虑评测,能有效的评估患者当前心理状态,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和临床疗效有促进作用。在患者康复期间,通过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锻炼时间表,并按照时间表进行锻炼,可使患者的生活逐渐规律化,同时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按摩,可有效的缓解其阻塞的经脉,对其病情恢复具有促进意义。护理人员通过深入病房与患者接触,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能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使其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焦虑、忧郁的患者,可通过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治愈成功的案例,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指导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方法,既能让护理过程制度化,又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具有具体化、人性化、可视性的特点,对患者的临床康复有促进作用。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该结果与上述结论相符。
综上,心理指导联合临床路径护理对肾盂肾炎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状况与预后改善有显著提高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琳.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4):268-269.
[2]黄海燕.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不同护理方式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8:141-142.
[3]陈玲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盂肾炎健康教育效果中的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10):107-108.
[4]钟伟琼.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干预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影响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3):297-298.
[5]张素霞.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肾盂肾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8):110-112.
[6]鲁欣,李育欣.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肾盂肾炎护理中的效果及预后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9,23(5):117-119.
[7]余卫卫,张莉,袁玲,等.心理护理在急性肾盂肾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37):29.
[8]苏宵慧,林丽华,李丽容.心理指导结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肾盂肾炎急性期的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6):538-540.
[9]楼艳,朱晓蔚,蒋小芹,等.心理护理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3):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