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别影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及理论的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技术,观察组则实施中药灌肠治疗方法,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康复时间、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对照组为23%观察组为6%(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实施中药灌肠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比较显著, 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因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可以使患者尽快康复,临床效果很好,值得推广【1】。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实施效果评价;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reatment and theory on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9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49 cases in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ema,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rehabilitation time, recovery effec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em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Therefore,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has high advantages, can make the patients recover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very good,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1].
[key words] Ulcerative col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ema, implementation effect evaluation;
1、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病因尚不明确,病症多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会引发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组织发生病变,这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据相关文献报道,溃疡性结肠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0.5~24.5(10万)。我国人群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黏液脓血,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西医大多采用免疫制剂、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短期效果虽然好, 但长期效果并不理想, 极易复发。中医学以整体为出发点并且以辨证论治为特点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因为人体直肠的周围有比较丰富的动静脉、淋巴丛,直肠粘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药物没有通过上消化道吸收, 避免了体内酸碱环境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以及苦寒药物会对胃部造成损伤的弊病,可以使药物直至病灶,发挥作用迅速充分。灌肠具有收效迅速, 用药相对安全, 操作简单等特点。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将98 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27岁,年龄最大78岁,平均(57±8岁);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 ,年龄最小28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57±8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的是中药灌肠治疗方法,具体如下:中药灌肠治疗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对患者常用的中药治疗手段,也是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中研究的热点。徐进康创立了中药灌肠方青蒲方 (青黛3 g, 蒲公英30 g, 白头翁30 g, 马齿苋30 g, 赤芍30 g, 黄柏炭10 g, 黄连10 g) 加锡类散保留灌肠。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在见效时间、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两组进行对比;对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镜下粘膜改善情况、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对比【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 0 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结论:通过表二可以看出在镜下粘膜改善情况、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在这些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可见中医灌肠疗效比较显著, 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5】因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3、讨论
近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我国人群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西药治疗有很强的副反应,患者不易接受。近几年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发展深入,多数学者强调中医治疗应该“辨病、辨证相结合”,中医在研究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病因、治法、方药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疗效比较显著, 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因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另外,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饮食、情志等密切相关, 【6】因此在临床护理中也应在用药护理的同时, 加强饮食和情志的护理, 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虽然中医治疗相对于西医治疗效果更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的医家的中医学地域流派特点和医家学术风格不同,所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和治疗角度也不同, 由此可知这很难作为指导思想指导临床医生进行临床实践【7】。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没有统一的标准, 缺乏规范化治疗。今后应侧重于规范化治疗这一方面, 对于本病的中医诊断、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等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临床研究更加注重严谨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8】。
【参考文献】
[1]崔小锋,王洪浩,黄银僖.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方法历史沿革[J].新疆中医药,2019,37(04):85-86.
[2]韦德锋.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与肠镜象相关性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
[3]龚雪瑶. 标本兼顾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及积分法评定疗效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4]屈杰,赵天才.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08):48-51.
[5]王爽,潘丹烨,甘爱萍.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0):1225-1227.
[6]黄高玮,刘行稳.运用中医理论及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病案3则[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10):35-36.
[7]皇甫明者. 解毒消痈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8]水楠楠. 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