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医务人员的人文意识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月1期   作者:冯秀兰 龙孟平 陈若冰 黄英 李鑫 张锐敏 王治美
[导读]

冯秀兰 龙孟平 陈若冰 黄英 李鑫 张锐敏 王治美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贵州凯里556000 )
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重大疫情期间,我们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情况如何,以后疫情期间需要开展人文意识教育对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医院感染,合理有效的控制疫情发展提出一点看法?,在接受传染性疾病救治的时候应当公告和提醒医护人员,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告知自身的健康情况,医院方有责任合理安排体弱人员适当休息或相对低强度的疫区外工作,并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缓解其心理创伤。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医务人员;人文意识

据柳叶刀?12月1日相关论文披露首例新冠患者发病开始,疫情随后由湖北武汉迅速蔓延全国,到1月中旬各个省医疗队驰援湖北,全国范围内打响本次抗疫之战,直到湖北疫情获得有效控制。作为在经历本次防疫后医院,如何有效地做好院内交叉感染预防,减少医务人员在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可能此时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2003年在抗击SARS中,中国医护人员感染比例达20%,累计近千名医护人员感染,其中SARS死亡人数中有三分之一是医护人员,这场伤亡至今让医疗界痛心不已。在此次COVID-19疫情应对过程中,医务人员感染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据央视新闻报道,2月24日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共有476家医疗机构的3387例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例 (2055例确诊病例,1070例临床诊断病例和157例疑似病例),90%以上的医务人员 (3062例)来自湖北。【1】目前后期需要国家系统分析感染的医务人员情况,找出问题所在,研判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尤其是要征求一线医生的意见。国家卫健委已发布《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包含“医务人员防护”等内容,但显然,指南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此次被感染的医生,不限于发热、肺炎等相关科室,其他科室人员也未能幸免。虽然遭受感染的医务人员究竟是社区获得性感染病例,,还是在医疗过程当中引起的医疗机构内感染病例尚待进一步明确,,但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内感染的情况确实存在, 而且感染发生率也高于未发生疫情时。【2】
 2020年2月3日至7日,香港医管局员工阵线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罢工,此举引起广泛的争议。很多人严厉谴责香港医护人员拒绝收治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患者,没有履行其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而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医护人员损失,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理论上,医护人员最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受感染。美国护理学会伦理规范里明确提出:护士有在照顾别人同时保持自己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由于防护设施不足,医护人员不能保证自身安全,而可能成为感染源。在这种情况下,匆匆上岗的医护人员就不仅不能救死扶伤,而会有扩大疫情的危险。在此情形下又该如何开展医院科学人文教育?
   在身边的同事即将面对类似感染风险的时候,医护人员是否应该说真话?对这个问题的肯定回答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每位医护人员就职前都曾宣誓谨守《希波克拉底誓言》或《南丁格尔宣言》,唯有正直、诚实才配得病人信任和生命的交托。


然而,在常态医疗环境中工作的医护人员,遵循生物医学伦理,首要职责是维护患者个体的健康权利与利益;而在处理公共卫生危机中,需要遵循公共卫生伦理,首要职责是公众的健康权利与利益。在2 月 7 日凌晨 2 点 58 分,李文亮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有医生认为:「此前整整 3 个小时的心脏按压,无视诊疗原则,导致病原扩散,严重危害在场医护人员的安全」。??在国内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传播势头有所减弱,但治疗特效药和预防疫苗生产依然有待时日的情况下,应在继续加强防控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救治工作,提升患者预后,降低住院病死率,有效缓解患者濒死,痛苦,并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缓解其心理创伤并提供"死亡教育”。理解死亡并非医学的失败,如果死亡已无可避免,帮助临终者走得平安、少痛苦,做好医护防护也是对后期抗疫的保障。基本医学伦理道德中的“不伤害”原则,应该普遍适用于病人与医护工作者,即医务人员作任何决定应以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病人为前提。我们建议,在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时应当公告和提醒医护人员,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告知自身的健康情况,医院方有责任合理安排体弱人员适当休息或相对低强度的疫区外工作。当医护人员被要求进入疫区服务时,应及时汇报自己出现咳嗽、发热等可疑感染症状,及其他不适合进入高强度的防疫临床一线的身体状况,如孕产期、有腹泻、呼吸道疾病、严重皮肤或粘膜破损、免疫力低下、高度疲劳及过度伤心(亲人刚去世)等。有了这些措施,才能保障医护人员放下心理负担,不至于担心因自己不去一线服务而受到领导和同事批评。
    然而医务人员是否有权利拒绝救治传染病的患者?无论是代表集体还是个人,在紧急防疫时刻,医护人员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示这样的权利诉求,会招来大多数人的谴责,同时给医务人员自身带来很大的压力。救治患者是医务人员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但同时医务人员也有照顾好自时候己安全与健康的义务与责任。当两者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对其拒绝的理由进行理性分析,综合实际情况,兼顾两者的平衡,遵循“利益,风险和行动成本的平衡性”、“无伤害”及“互惠”的伦理原则。
    基于自己对抗疫一线情况的认识,在大多数人发现问题会保持沉默的情况下,往往医务人员会尽自己所能,主动呼吁社会援助。每个呼吁者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最大限度支持医护人员一线工作,及早预防和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客观上,她们发出的呼求也很快得到了社会积极的响应和帮助。然而,医院的领导认为她们暴露了医院缺乏防护资源及医护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给单位和社会造成的重大危害,要求医务人员道歉并承认错误。医院管理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权利不平等,医务人员最终不得不为自己的言行道歉。可是这样的被迫道歉,与李文亮医生被迫道歉一样,严重伤害了这些克服一切困难坚守在抗疫一线,带着主人翁意识来关心医院事务和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医院这样的处罚不仅不能帮助医院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还有可能因为粗暴中断了医务人员积极呼吁带来的关注,使防疫工作更加艰难,这类呼吁的就需要医院管理层面给予正确引导。
【1】腾讯网.中国-世卫专家组:全国共3387例医务人员感染超九成来自湖北[EB/OL]. (2020-02-24)
【2】 付强, 张秀月, 李诗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策略[J/OL].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 (6) :1-5[2020-0 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