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优质急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月1期   作者:黄英
[导读] 研究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优质急诊护理体会。

  黄英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中心卫生院;重庆401338)
   摘要:目的:研究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优质急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39,优质急诊护理)和对照组(n=39,常规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急诊护理可以改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维持患者生命安全,值得引用。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优质急诊护理;临床指标;并发症
  随着我国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引发的事故也逐渐增多,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也在这一背景下逐年增多。当机体遭受暴力作用后,会出现严重出血情况,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等情况出现时,患者则会出现代偿失调,则创伤失血性休克。并且患者还会合并多脏器损伤,有着极高的死亡率[1]。临床研究表明,在短期内做好有效、快速的止血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保障抢救有序进行,从而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分析优质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39,优质急诊护理)和对照组(n=39,常规急诊护理),收治时间开始于2018年1月,于2019年10月结束。对照组和研究组男各20例、19例,女19例、20例,前者年龄构成为17—72岁,平均年龄(38.96±5.47)岁;后者年龄构成为18—73岁,平均年龄(39.04±5.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刻告知医生处理。研究组进行优质急诊护理,详细内容如下:(1)急救措施。患者在休克后无法自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不通畅很容易窒息,因此护理人员要查看患者口、鼻内部的污物并及时清除,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由于患者自主呼吸能力较弱,可以给予气管插管并进行吸氧。如果患者有舌后坠情况,要采用舌钳夹,避免患者咬伤舌头。及时查明出血部位并采用敷料及加压包扎达到止血效果,在包扎完成后观察压迫部位的血运情况,定时松开,避免肢体坏死[2]。由于患者循环血量下降,所以需要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并准备扩容药物。可通过静脉或气管给药来节约循环重建时间,提升抢救效率。(2)手术安排。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紧急联系手术室,即刻准比手术。护理人员除了扩容纠正休克外,还需要进行备皮、备血以及留置导尿管等,并且在手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3)并发症护理。在围手术期要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测及护理,这样可以提升抢救成功率。除了常规的无创体征监测外,还可以进行CVP有创监测,这样可以对血液动力学异常进行监测,可以为液体复苏提供指导。观察患者单位时间内的尿量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情况,降低肾功能衰竭发生率[3]。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定时对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进行化验,确定凝血以及血小板状态,如果纤维蛋白原减少且活性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延长,则需要对DIC保持警惕并做好相关对策。
  1.3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统计患者护理前后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测定。(2)并发症,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脏器功能衰竭。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并发症
  研究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计1例,水电解质紊乱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1%(2/39);对照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计2例,水电解质紊乱计3例,脏器功能衰竭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4%(6/39),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X2=5.766,P=0.016)。
   3讨论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起病突然,病情为重,且会伴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积极评估和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提升抢救成功率。这就要求在患者抢救过程中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障抢救的顺利进行,但是常规的急救护理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患者致命伤上,希望通过对伤情进行干预而维持患者生命安全。但是如果忽略对并发症的监测及预防,会增加后续治疗困难,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优质急诊护理本质是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对患者心理、并发症的干预,通过转变护理理念,提升责任意识来提升护理质量。在优质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会全面的评估患者病情,并采用动态性、预见性的方式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升抢救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急诊护理相比,优质急诊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综上所述,优质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强抢救护理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其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稳定患者病症,并且减少并发症,提升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二嫚.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的优质急诊护理体会[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0):1573-1574.
  [2]徐静静. 早期预警评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的价值探析[J]. 智慧健康,2018,4(09):79-80.
  [3]许琴琴. 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