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月1期   作者:邓睿
[导读] 探究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

邓睿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4例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对两组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急救费用均明显更低,且实验组患者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节约患者治疗费用,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标准化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价值
   
   危重症患者由于病况较急,稍有延迟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高效的治疗与护理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起着重要的作用[1]。经研究发现,护理质量管理评价能够有效的改善医院的护理质量,为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重要保障[2]。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4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并分析了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4例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所有患者的GCS评分≤8分,且发病至入院时间≤24小时,患者之中没有严重的肝、肾等功能障碍。将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对照组危重症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为32-62岁,平均年龄(43.24±6.48)岁;实验组危重症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为31-66岁,平均年龄(44.18±7.46)岁。两组危重症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危重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指标检测等。实验组危重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具体如下:①建立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小组。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小组成员由ICU病房、检验科、急诊科、手术科等医护人员组成,对其进行专业急诊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责任感。②明确护理指标。对患者的病情病况进行认真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制定有效措施。③加强诊治管理。对急救用品和医疗器械进行分类放置,以便能在需要使用时能够快速找到,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④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每日检查患者的血培养报告,对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进行口咽部护理的加强。④心理护理。危急重症患者由于起病较急、病情较重较复杂,往往心理适应能力不足,患者因此会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因此在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时,护理人员应首先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稳定,使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才能够使得患者能够对抢救进行积极的配合,从而使得抢救的成功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在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由于患者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单纯的语言安慰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时护理人员应当首先对患者的治愈信心进行树立,通过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护理,快、准、稳的执行医嘱,能够使得危急重症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显著的消除,使得患者产生安全感,这时再配合上适当的语言安慰,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效果[3]。
1.3 观察指标
   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急救费用进行记录分析,并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留置尿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计算,计量资料通过百分比(%)进行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抢救费用比较
   对危重症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显示标准化急救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节省患者抢救费用,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较急,往往存在生命的危险,对于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带来巨大心理负担,标准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效果,并大大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4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并分析了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急救费用均明显更低,且实验组患者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节约患者治疗费用,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少银,权秋香,陈锦秀.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 患者抢救中效果探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240-4241.
[2]许静锋.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1):104-106.
[3]郭秋杰.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282-283.
[4]曹霞,树兰.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5):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