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4月10期   作者:邵朋浪
[导读] 近几年,国内外市场环境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建筑行业的波动也较为剧烈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市场环境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建筑行业的波动也较为剧烈,显著影响着国民生活福利情况。建筑工程造价的情况对于建筑项目整体投入成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直接影响着建筑行业各企业的收益状况,但是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系统性、综合性、有效性的管理机制,仍存在着很大不足和缺陷。本文首先指出了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发展思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工程资金投入量大,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引入到工程建设过程,给造价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为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需求,工程造价工作也需根据管理对象及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总结。
         1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市场问题
         建筑工程中,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的一个关键,其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市场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生产要素,而不是建筑的产品。在建筑各种生产要素中,人力问题即人工因素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我国建筑市场的人力供需关系不匹配,多数情况是供大于求,所以人工因素也会出现问题。另外,由于市场竞争也会对造价控制以及管理造成影响,不良的市场竞争使建筑工程市场成为买家市场,目前,建筑工程的市场竞争体现在不同的承包商竞争,而承包商竞争的关键体现在价格竞争。因此需加强市场调查,保证建筑造价的合理性。
         1.2管理以及设计问题
         现阶段建筑工程仍存在一部分管理方面的问题,虽然能将工程管理缺陷有效改善,但是依然无法从基础上对全局进行把握以及控制。当前,相关的工程法规以及法律制度制定不多,没有办法完全满足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需求,导致建筑造价管理浮动性大,进而使得建筑造价管理面对重重阻碍,这就导致设计院设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1.3投标以及招标问题
         建筑工程在进行招标以及投标过程中,多是通过竞争方式确定建筑企业。而中标建筑企业以及团队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有一定的联系,其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与建筑工程相关的设计院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重重阻碍,其中关键的问题就是招标投标不合理。部分企业会以不科学的方式开展投标招标,使得造价控制难度增加。另外,由于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开展中,人为因素会导致造价管理效率降低,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最大限度地做好造价管理工作,增强管理效果,将由于人为问题导致的投标以及招标问题有效解决,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科学与合理。
         2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化措施
         2.1落实全过程管理机制
         2.1.1投资决策阶段
         第一、加强项目基础资料收集,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尽可能多地获取项目市场、消费、投资政策、税收政策、投资环境等相关信息,通过专家分析、数据挖掘等手段,合理预估项目投资收益,判断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给出最佳的投资决策;第二、项目论证阶段需有技术、财务等多个部门的加入,全面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财务分析、经济分析、需求分析、节能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社会评价、风险及不确定性分析等,以确保最终得出的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的合理性,从根源上控制项目成本风险。第三,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内容应尽量完整,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编制,避免投资缺项、漏项,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保障。
         2.1.2设计招标阶段
         设计阶段应充分落实限额设计制度,将工程造价列为设计方案质量审核的一项目标,鼓励设计人员在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择、设备选用建设标准等方面,综合考虑工程质量目标及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避免设计方案过于保守。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与设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给出更多合理意见,优化设计方案。同时严格开展施工图审核工作,结合工程合同要求及具体施工条件,仔细审查各项设计意图能否顺利实现,提前排除设计缺陷,避免后期发生方案变更带来额外的成本开支。
         设计阶段除执行限额设计、优化选取设计单位外,工程造价管理还需与设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初步设计的管控及工程造价干预,以最大限度提高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根源上降低工程总造价。另外,充分应用BIM技术可使方案设计在可视化状态下进行,提前发现设计矛盾和问题,并进行方案优化,以设计能力提升来辅助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1.3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环节,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质量对项目总成本也有较大的影响。竣工结算过程中,需严格审查承包企业提出的索赔请求,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合理的签证管理制度,确保签证信息准确、客观。该阶段,造价管理人员必须详细了解造价合同上的每一项内容,核对发票及其他工程资料信息,合理运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对工程造价做严格把控[2]。
         2.2加强工程造价审计
         2.2.1深入落实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需积极参与到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当中。例如,投资决策阶段,审查项目建设规模是否合理,建设标准是否切合实际,建设地点的选择是否充分考虑了企业的长远规划、交通环保以及土地利用效果等因素,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是否坚持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是否从企业现实出发等;设计阶段,审查项目是否采用了“限额设计”,设计方案是否进行了比选优化,设计概算是否正确,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可研报告要求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建设投资进行编制;在招投标环节,负责相关文件的审查,核定招标范围,分析合同中价格及收费标准是否合理。若发现较大的价格差,需详细分析其原因,结合有关审计依据,避免发生错项、漏项问题。
         2.2.2完善造价审计制度
         第一、造价文书审核。明确造价文书在财务管理部门的审核程序,结合有关法律条款,明确造价文书具备的法律效率,实现工程造价审计的规范化、程序化;第二、制定具体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要求施工部门与审计部门间保持良好的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开展施工管理工作,建议将造价管理制度与施工管理制度结合制定。
         2.3提高风险控制意识
         审计工作是防范建筑工程建设风险的主要途径,若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缺陷,工程风险的发生概率将明显提高,导致项目无法按预期完成,造成各参与方的利益损失。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风险控制意识,与各部门间相互沟通、配合,以便掌握最新的工程建设数据,尤其在出现方案变更后,仔细审核方案变更的必要性和变更带来的效益变动情况,给出具体意见,避免无效或低效变更情况的出现。
         2.4培养高素质管理团队
         第一,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定期组织集中性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技术培训,要求相关从业者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并接受能力测验和资格审查;第二,完善造价管理人员考评机制。对造价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专业素养、风险防控意识等做综合评估,结合评估结果进行适当奖励或惩处,以督促造价管理人员主动进行自我建设,提高造价管理能力。
         结束语
         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实现其进一步的优化调整至关重要。随着建筑行业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行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已经成为各企业实现高效益发展、获得进一步发展空间的有力抓手。。因此,搭建更加完善、规范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提高成本控制成效,有助于促使建筑工程项目创造出最高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凤英.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6).
         [2]余湘北.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