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 周丹丹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周丹丹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小学教学中,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包括对学生品德、智力以及体能各方面的关注,而这些都需要小学班主任在其中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做好德育工作,将会对学生未来生活及工作带来重要影响。

吉林敦化市实验小学 周丹丹 1337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小学教学中,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包括对学生品德、智力以及体能各方面的关注,而这些都需要小学班主任在其中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做好德育工作,将会对学生未来生活及工作带来重要影响。具体来说,班主任要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并以身作则,增加人文关怀,平时多关心学生,要注重思想问题的防治,并通过实践形式进行德育教育,进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人们将小学看成是实施德育的黄金阶段,因为小学生的心智成长都十分迅速,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度很高,善于模仿与学习.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心很重,但是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很容易收到外界因素的印象,所以迫切需要班主任的德育引导与行为约束,以便及时养成优良的行为规范,切实发展自己的品格。因此,低年级小学班主任要把握住这一绝佳的德育教育时机,全面关注小学生的成长环境、行为表现与心理活动,以针对性的策略去渗透德育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雏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就如犯罪年轻化、儿童化,社会广泛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是教育的缺失。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小学阶段的社会教育主要是学校,部分教师认为,家庭作为主要的教育主体应该承担起学生德育工作。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拥有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这在现代社会已经被证实了无数次。而学校教育就应该承担起其作为规范教育的责任,让家庭中缺失的或者扭曲的德育教育理念得到补充和纠正,进而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自身观念的重要时期,杜拉斯曾说过,一切都源自童年,这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3.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1小学德育教育在师资力量上的不足
        德育教育工作并不单单只是班主任的工作,而是整个学校教师的义务,而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是班主任。目前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多以教育为主,德育教育为辅。很多班主任都将学科教学任务作为首要任务,并在工作期间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其最终建立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目前小学班主任执行能力较弱,并且很多班主任自身道德素质不高,一言一行反而给学生带来了不利影响,师资力量少,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也是当前德育教育面临的困难,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有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3.2德育教育的单一性
        在现阶段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多以班主任的交流为主,这些就包括学生发生纠纷,班主任所采取的语言教育与口头行为;以及学生心理状态不佳时所进行的心理疏导,而这些德育教育都比较被动,都是学生遇到问题状态下才会发生的结果,所以这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此外,学校还开设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而这些教育大多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其意义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是非观念,但是这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存在缺陷以及局限性,这种方式的教育缺少实践性教育的作用和辅导。并且采取灌输式的教育也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不能全面认识到其中的道理,小学班主任不注重平时教育工作在课程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就算在相关课程活动中进行相关组织,但是由于比较传统化典型化,也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与关心,最终并没有发挥出其该有的价值与作用。



        4.新课程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4.1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完善德育结构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家长是对他们影响最为直接、深刻的群体,尤其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露出来的价值观,会成为低年级小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依据,关系着小学生的行为活动。而且,低年级小学生的行为自制力较差,需要在家长的长期监督与约束下才能形成良好的意识行为。因此,低年级小学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推行德育教育计划,以便不断优化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就如本班有一些学生十分爱美,不喜欢穿校服,而且衣服众多,且会与同学攀比彼此的衣物、玩具、学习用品等等。归根究底,这是因为家长的过度纵容而导致小学生小小年纪便产生了虚荣心,而且喜新厌旧。对此,笔者及时组织了一次家长会,针对本班学生虚荣、攀比、喜新厌旧的行为进行了直观解释,发现多数家长都能明确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是却从未想过制止。因此,笔者严肃解释了这些不良心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负面侵蚀作用,希望家长可以重视这一问题,主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与物质观。
        4.2信任并尊重学生
        班主任在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才能正确的看待学生过失,宽容学生犯下的错误,以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学生进行责任感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惩罚是责任教育的方式之一。学生犯下过失,教师要给予尊重,但同时,学生所犯措施应当承受的惩罚也应一并实施,这是在学生犯错前应该明确的问题,实施也是基于尊重学生、尊重秩序。因此,在日常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中,班主任要将自身的矜持放下,师道尊严并非是老师的尊严,而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如果在学生心底不认可教师,那么师道尊严也仅是教师的一腔情愿。将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积极的融入到学生的群体中,了解学生情况,主动构建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提供双方进行思想信息交换的机会。德育工作更像是心理辅导,让学生主观性的理念得到认可,同时接受别人的意见,将本身具有缺陷和局限性的理念完善,进而使学生获得认可。
        4.3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德育的培养,也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也有规律可循。学生只有逐渐地在德育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感和满足感,才会愿意听从班主任的教导去做事,否则即使是对学生有益处的事,他们也不会去做。班主任一定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语言,了解学生的实际的心理需求,创新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另外,每位学生的性格与思想是有差距的,针对每位学生的教育方法必然有所不同。教师一定要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思维习惯去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4.4融洽师生关系
        良好班集体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此同时,班集体的德育精神与凝聚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一味地批评学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关心、爱护每位学生,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鼓励和支持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的各项工作才会顺利开展,班集体的德育建设才能加强,优良的学风才能形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道德培养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大部分是在别人的影响下建立的。小学班主任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素质的人。
参考文献:
[1]冯颂坚.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