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时事政治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杨继忠
[导读]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塑造及养成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  杨继忠   6367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塑造及养成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政治学习作为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学生成长与成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加强高中政治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目前高中政治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针对问题采取加强高中政治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高中政治是一门人文社科类学科,这门学科的教学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使用古板枯燥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难得到提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可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更是开发课堂生命潜力不可缺少的氛围。新课改也强调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教学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也是教育规律的必然体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体现在要对学生施之以爱,让学生感受到春风般的温暖。教师对学生要多加关爱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诚心的关怀与爱护。
        同时,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树立平等理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教师地位的平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鼓励学生,尤其是比较差的学生,通过鼓励让其感受到在政治学习中取得的进步。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教学的关键是设法营造学生喜欢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高中生相比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而言,其思想、感情都更为复杂和丰富。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而言,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所思所想,努力地构建适应高中生心理和情感特点的生动活泼、新颖别致的教学环境。这时,教师就要为学生呈现一种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若是教师在授课时长期保持一种教学方法,不仅会引发学生的极度反感,还可能会使学生无法体会到政治课堂的活力与生气。因此,教师在政治课堂上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神秘、美妙的政治世界。



        比如,在讲解《经济板块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这一课时,由于这类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设计几个生活情景: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蔬菜、水果的价格飙升;受到禽流感的影响,禽蛋类的物价暴跌;夏季商场里皮衣、羽绒服等产品都在打折出售;草莓在刚上市时价格高达十几元,大量上市后仅售2~3元;空调在南方销量很好,在东北地区却很少有人问津;菠萝、椰子在南方地区价格便宜,在北方价格很高;石油大国的原油减产,导致油价上涨;雾霾天气引发口罩的销量直线上升等等。学生通过对情境的分析能够得出结论:气候、地域、时间、突发性事件等都可以引发价格的变动。教师通过列举生活情景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出发构建活力课堂,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新课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体制下学习方式改革的方向。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合作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生生互动这一交流方式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它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交往活动,学会理清思路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与别人即时即境的交流交谈中,往往会启发自己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火花。这种教学活动非常有利于实现政治教学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要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还要考虑对学生可能会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应该进行怎样的引导和点拨,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资料等,为学生深入探究创造有利的条件。
        比如,在教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倘若你是一名人大代表,针对目前高考要不要文理分科这一问题,你会怎样履行职责?”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依照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作法;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各方意见,最后形成小组报告。这样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不仅营造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还让同学们在讨论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在讨论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总之,高中政治课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以往的教学方法,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百春.浅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新课程(下),2016(9).
[2]廖俊峰.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校园(中旬),2015(1):44-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