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刘宇
[导读] 自主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协调能力。

宁夏彭阳县第三中学     刘宇

摘要:自主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协调能力。在教育体制改革之后,明确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得以显现,倍受高中班主任及学生的认可。应用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提升,可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进行班级管理。基于此,本文将对构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方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新课程改革之后,不再将学生成绩作为关注的焦点,而是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各个学校都要积极进行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自主参与与积极配合下而进行的管理模式,属于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也是创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髙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熟与发展阶段,其心理及生理发展速度较快,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对学生此阶段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得以满足。
        2、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高中班级自我管理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得以增强,人格得以不断健全,可使学生在能力提升以自我人格完善的基础上得以个性化的发展。
        3、有利于推动教育发展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班主任则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进行指导与引导,这对教师职责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而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应用则与时代的发展需求相一致,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1、传统髙中管理班级模式存在弊端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这也为高中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问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保姆式班级管理,此管理模式下,学生对班主任过于依赖,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都受到了限制。二是裁判式班级管理,班主任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控与监视,但长期处于高压监控下,学生的情绪过于紧张,班级氛围也过于僵化。三是传话式班级管理,此模式下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力度不足,班级组织过于松散,学生缺乏团结能力。这三种管理模式都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发展。
        2、班级管理理念缺乏创新
        班级管理理念创新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为班主任的管理理念过于陈旧以及学生缺乏管理意识。


在传统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及学生都认为所有事务都应由班主任处理,这是导致裁判式及传话式班级管理模式出现的直接原因,致使班主任对班级荣誉过于看重,对于自身的责任却有所忽略,对学生的成绩要求较高,未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学生自身缺乏管理意识会导致学生形成成绩高于一切的理念,进而使学生出现自己并不是班级干部无需具备班级管理能力的意识。
        3、髙中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完善度不高
        科学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是自主管理模式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了制度的约束,学生将会缺少参与管理的意识,也难以对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起到引导作用,将无法调动起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构建的实践对策
        1、转变班主任的管理观念
        班级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且涉及的知识领域众多,不仅包含心理、管理以及教育等多个学科知识,还涵盖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性格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班主任应对这些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对知识内容进行提取与整合,实现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建立独特的管理理念,构建出科学的班级管理体系。同时,班主任应对自己的知识能力进行不断强化,实现管理理念的不断完善,并将新的理念融入自身管理当中,遵循教育改革目标进行班级管理。运用独特的理念以及专业的实践能力实现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
        2、培养学生的班级管理意识及能力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缺乏班级管理意识,也未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管理思想体系,因此未能实现对班级的深层次管理。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需以学生思维及意识的培养为前提,使学生对这种管理模式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管理职责,准确进行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定位,进而真正做到自主管理与自我管理。
        3、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在班主任管理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班级管理制度都必不可少。制度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是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应用的基础。如缺少了班级管理制度,必然会使班级管理呈现出混乱的状况,也无法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目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硬性约束,也可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及管理理念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或心理学知识。同时,还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转变,加深其对班级管理的理解,可带动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实现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合理化构建。
        结语: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教育改革的目标相一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与综合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与成熟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从班主任管理理念的转变入手,培养学生的班级管理意识及能力、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建立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梅英.如何构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J].高考,2018(28):45.
[2]袁泉.基于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