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就是个天然的“科技馆”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孙永利
[导读] 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农村会为孩子们揭开千千万万个奥秘。

湖南省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石门桥镇赵家桥小学   孙永利   415125

摘要: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农村会为孩子们揭开千千万万个奥秘。只要我们老师敢于利用善于利用资源,其产生的效果就绝不会比大中城市的科技馆差,甚至还要好上好多倍!
关键词:农村、科技馆 创新思维
        我们学校位于市郊,地处山村,学校一直重视孩子的创新思维,师生总认为:农村就是个无限大的天然的“科技馆”。
        每年春季,我们学校都要组织五、六年级的学生去金陵大堤上放风筝,有学生这样写到:
        星期二,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去放风筝。我们来到金陵大堤上,放风筝的人太多了。看,那“老鹰”飞得多高啊!还有“小金鱼”、“ 蝴蝶”等好多的风筝。看到如此情景,我心里想:我的风筝一定要比它们飞得还要高。我连忙拿着线轴,迎着风一边往后跑,一边放线。等跑到几米的时候,风筝掉在了地上。我很沮丧。老师走过来说:“让物体在空中飞起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跟物体的形状、大小、材料表面等都有关系,跟摩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也有关系,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出现变化,都可能改变物体在空中飞行的结果。”我听了老师的话,并没有泄气,到了一片更大的空地上按照老师讲的要点去放风筝,这回终于把风筝放上了蓝天.看,我的大“蜻蜓”多么漂亮呀!翅膀扇来扇去,仿佛在天空中跳舞一样。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好了起来。


风筝虽然很难放,但只要掌握风向和平衡以及力度,放上去是不难的,我原以为科学遥不可及,参加了这个活动我才发现,科学就在身边。放风筝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一天我上音乐课,带着学生去学校后面的防空洞用石头玩砸水。我先将他们分成两组,在山林里相隔一段距离,彼此看不见,轮番背诵《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学生身临其境,踏踏实实感受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然后我问为什么,从而让学生们明白了光与声音传播的不同。
        接着我又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石头砸一个深水潭,由此感受到,大石头砸的声音响一些,小石头砸的声音轻一些.我又让学生用相同大小的石头砸不同深度的水,由此感受到,砸深水区音调低一些,砸浅水区音调高一些。于是我趁机对学生讲了声音的三要素:音色(由发音体决定)、音调(由频率决定)、音响(由振幅决定)。回到教室,告诉学生:运动状态的比静止状态的密度小,声音就有所不同。然后找来一把吉他,用不同力度弹拨一根空弦,模拟出用不同大小的石头砸一个深水潭的效果,用一只手按吉他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再用另一只手用相同的力度弹拨,模拟出用相同大小的石头砸不同深度的水,学生就进一步理解了声音的三要素。
        老师们:农村就是个无限大的天然的“科技馆”!我们要走出教室,不要把科学教育看做是单纯的室内教育,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进行教学,去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