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启发、反思与尝试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滕芫
[导读] 中职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文山州财贸学校  滕芫

摘要:中职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且在学习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生厌学等现象成为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中职学校的教学效率。本文从本校督导听课受到的启发入手,以《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二维码”一节知识点为例,尝试进行课堂教学的新设计。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启发;
        中职学校的课堂学习是以书本知识为主,经过专业的技能训练教学,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摄取和储存相关专业的大量知识,把前人累积的经验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以会计基础中的借贷记账法为例,这一记账方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与13世纪初欧洲的意大利,从传播到实际应用于企事业单位记录资金往来,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而中职生只利用几十节课,就能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应用。而听课是中职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增长知识、接收知识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听到老师对知识的精心讲解,还可学到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因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优劣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近两个学年参与我校教学督导听课活动中,本人随堂听取了学校56名教师的授课,涉及约33 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听课中对比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看到自己与优秀教师授课的差距,寻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现将听课中从授课教师那里得到的启发,结合日常教学反思,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归纳为以下几点心得。
        一、“动”VS“静”
        课堂中的“动”与“静”曾经代表不同课堂纪律标准,陈桂生教授编著的《教育实话》中提到:据称有一位老师曾标榜在他上课时,“掉一根针都能听见”。这是过去大家对课堂纪律的普遍肯定。又引例:某学校领导在检查课堂纪律时,因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哄堂大笑”而批评任课教师.“哄堂大笑”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学生读书时的口误,是因为谁不经意地“幽”了一“默”,还是学生起哄?如果竟因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大笑而批评教师,此举未免令人匪夷所思。随着课堂教学观念的更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我们的教师将满堂“动”和满堂“静”有机结合,发挥出课程本身的特色,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根据课堂的内容而定,理论型的、欣赏型的、复习型的课堂以“静”为主,而操作课、实验课、讨论课以“动”为主。在本人听取的课程中,我校有几位教师对课堂的“动”“静”把控得比较恰当,体现出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她们将课堂带入“动而不乱”,“静而有序”“静而见思”的境界。
        二、“思”VS“灌”、“看”
        有一位高中教师说,课堂教学一度是“满堂灌”,后来成了“满堂问”,现在又为“满堂练”。在我们的中职课堂,满堂灌,也早已遭到“痛批”,它以教师为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它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一味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压制。理论性强的课程,我们会不自觉的一灌又灌,甚至于有的老师在授课中,对满堂灌是情有独钟,不能自拔。


其实教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得靠“灌”,只是要杜绝“满堂”而已。伴随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我们的教学手段进一步丰富,教学中利用课件进行辅助,将满堂灌升级到满堂看。满堂看对计算机信息类、操作类的演示,具有直观、具体的呈现作用。这类以看屏幕看PPT、听教师讲授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如果课堂设计为“满堂”模式,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不管教师是采用“灌”还是“看”,学生没有思考,不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笔,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三、“问”VS“答”
        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跟上教师进度,起到维持课堂纪律,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加强,增强师生课堂互动的效果。在听课中,我们很多老师都应用到提问教学法。有的老师力图用环环相扣的问题抓住学生,让学生神经高度紧张,没有喘气的间隙。一个接一个问题便像一根根鞭子,悬在教室的上空,或是集体挨打(“齐答”),或是个别被抽(“指名答”)。其效果是,少数基础好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乐于接受,而多数学生只好“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极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简直如临地狱。也有采用提问教学法无效的情况,就是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不善于组织课堂教学,结果是教师自问自答.在课堂教学中只要不是“满堂问”,适度的提问,与“满堂灌”相比是有一些进步。在听课中我们的老师包括我自己,还是陷入老师问,学生答或齐问齐答的情况。根据最新的教育学家的观点: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课堂上必须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然后去分析解决问题。
        受到以上听课的启发,我在《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中,尝试以“二维码”教学学习内容做如下课堂设计:
        教学对象为我校19级商务班,学生刚从中学学习阶段毕业转入职业学校,面临熟悉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学习目标不确定、学习态度不稳定、基础薄弱的学习困难。第一学期开设电子商务基础,如何帮助学生从基础应试教育转换到职业技能教育的学习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挑战。经过生情、学情的分析,我将课堂设计为“动静循环”的教学模式,因为开始上课往往学生的注意力还在课外,开课3分钟是教师组织课堂的前导,我设计为教师告知学生教学内容后,让学生静读教材,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是让学生“静心”为正式上新课做好准备。接下来安排学生动手环节(动环节),使用手机查阅二维码图形,找出不同的二维码,并进行对比(看、思环节)(10分钟)。引导学生提问题(问、思环节),发现错误后,统一讲授二维码的定义、作用、分类(静环节、灌环节)(7分钟)。接下来教师讲解并演示使用软件制作二维码(看、思、静环节)(20分钟)。第二课时:使用软件制作一份班级简介和一份个人信息二维码(动环节)(25分钟),用手机相互扫描验证其他同学的二维码(看环节),发现问题并报告(问环节),评出本小组得票最高的二维码(评环节)(10分钟)。最后,教师总结点评,作业布置(静环节)(5分钟)。
参考文献:
[1]借贷记账法的历史演变与教学方法《财税会计》
[2]蒋丽:动静之间显魅力,《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年第1-2期。
[3]谈中职会计教学中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J]. 王榆婷.才智.2019(05)
[4]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王玉红《甘肃教育》2018年23期
[5]怎样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率张猛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2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