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促进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廉红梅
[导读] “到那时,学生们不用去学校,在家里就能上课。”

临邑县实验小学  廉红梅

        “到那时,学生们不用去学校,在家里就能上课。”——《我期待的2020》(节选自《2000年想象作文选》)。不知这曾是哪位考生的遐想,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竟然使居家学习果真变成了现实.线上教学解决了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的问题,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但三个多月的居家学习,无论对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是极大的考验。
        一、线上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
        学生方面:
        ①虚假学习问题突出。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学习一直处于浅表层,更有挂在线上不学习的状况;
        ②自主学习意识差。学习没有目标,翘课、拖欠作业、学习倦怠、疲于应付等现象比较普遍;
        ③ “学伤”现象凸显。随着线上教学时间的推移,缺乏学习兴趣,厌恶学习甚至逃避学习的学生逐渐增多;
        ④缺乏自制力。难以抵挡网络游戏、电视节目、玩闹嬉戏等的诱惑,不能将心思放到学习上……
        (2)教师方面:
        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爱国、奉献、成长、生命等人生教育的关注;
        ②教师间缺乏线上交流和沟通,资源共享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③注重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怎样学;注重讲授式的满堂灌,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线上教学设计不能“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认为讲完了学生就学会了,对学生实际学习状态及思想教育做不到位;
        ④教学管理中缺乏必要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缺乏趣味性,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
        ⑤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熟练,单纯以推荐教学资源为主,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家长方面:
        对孩子的监管不到位,不配合老师线上教学工作,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或者想管却管不了孩子,不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
        这些问题,让老师和家长们担忧和焦虑,我也尝试过很多方法,却依然感觉“老师忙,学生累,家长抱怨,效率低下……”。直到将“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引入线上教学,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
        去年十月份,在师范班主任李安峰老师的推介下,我知道了学习共同体并学习了相关理论。“学习共同体”最早是由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提出的,聚焦师生和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疫情期间,老师们“面屏”教学,需将佐藤学教授的学习共同体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进行本土化改变。
        (一)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将全班学生按照性别、学习程度、性格特点等标准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4人,组长在平台上创建本小组共同体学习群,并邀请老师加入。
         (二)学习共同体人员的分工。每个小组内设置组长、监督员、记录员、通讯员等职位。四位同学自行申请、共同商议确定各自责任.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能够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自律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如组长要负责学习共同体的总体工作,包括上课出勤、在线学习、体温填报、与老师联系等情况;监督员负责统计每天的上课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记录,作业提交情况的监督等;记录员负责记录学习中解决不了或者作业等有疑问的问题,便于提升到全班解惑答疑;通讯员要注意及时传达总群布置的各项通知、作业任务等。
        (三) 利用“三单”,落实学习任务。
        “三单”的制定由年级组同学科教师线上研讨决定,但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调整。
        1.课前利用“预习单”,进行学情诊断 
        利用钉钉平台,腾讯问卷等调查问卷方式,课前发放“预习单”,对学生情况进行诊断。老师快速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调整上课的“学习单”。
        2.上课利用“学习单”,聚焦学习重点
        “学习单”一般设置2-3个大问题。其中1-2个“基础性问题”,1个“挑战性问题”。“基础性问题”面向所有学生,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学伴合作的方式能自行解决。“挑战性问题”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去探索的,难度较大。
         具体上课流程为:
         ①发放“学习单”。上课后,教师发起全班视频会议,发放“学习单”,提出学习要求。
         ②自主学习。学生自行阅读和思考“学习单”上的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理解。遇到困难,及时做好标画。
         ③合作学习。组长发起本小组视频会议,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此环节要求每个成员都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对发言同学给予充分的期待、肯定和鼓励。老师在各小组的视频会议中巡视或认真倾听某一个小组的讨论学习情况。
         ④汇报交流。老师发起视频会议,由共同体小组成员一起汇报问题,小组成员间要密切配合和相互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和记录,并适时作出评价。这是学生思维攀升的过程,也是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过程。
         ⑤教师进行串联和反刍。
         教师一是注意认真倾听和悦纳学生,用心记录学生发言;二是进行串联。在孩子们的观点没有形成链接的时候,教师用精炼的语言让同学之间的观点、发现、经验产生必要的联系;三是反刍。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出现困难之时,引领学生重新回到原点,反复进行问题的挖掘和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升华。
        3.课后用好“作业单”反馈学习效果。
        课后采用“作业单”的方式进行延伸拓展和变式训练等。学生拍照上传到平台,教师及时批阅和反馈。对学习效果好的发放电子奖状等进行奖励。
        “在线学习共同体”的运用,虽不能将佐藤学提出的学习共同体原汁原味地运用到教学中,但相比较于老师讲解分析、学生被动应付的学习方式而言,其核心是:学生在安全润泽的在线学习氛围中,培养了良好的倾听关系,通过教师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学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学生的浅表学习、虚假学习引向了深度学习。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了网课中的诸多问题,且易于操作,能够发挥网上教学的优势。
        居家学习期间,“在线学习共同体”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举行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生命、感恩等成长教育。做到将课程学习和成长教育双线并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校有情,老师有爱,学生眼中才有光。线上得法,线下延续,教育教学才会有新的发展。在复学之后,我依然采取“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并在老师们中做了推介,真正促进了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